和杨季恪景疏希白二首

和杨季恪景疏希白二首朗读

《和杨季恪景疏希白二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议居士老来迂,
与世依违总不符。
虽似子牟怀魏阙,
却同居易学浮屠。
锄荒只欲开三径,
适意宁论泛五湖。
胸次更无尘一点,
且同高士话虚无。

诗意:
这位被人议论为迂腐的隐士,年老之后仍然与世界格格不入,与大众的观点总是不一致。虽然表面上像子牟一样怀念魏阙(指魏武王魏公子牟,他曾在魏国的阙道上表演剑舞),但实际上他与居易学(居易,唐代诗人)和浮屠(指佛教出家人)有着相同的思想。他只想开辟三条小径来耕种荒地,满足自己的兴趣,不愿过多涉足五湖(指世俗的事务),他的胸怀更加纯净无尘,与高士一起探讨虚无之道。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追求内心自由的隐士形象。诗人以自己的视角来评述这位居士,表达了对他行为和思想的赞赏。

诗中首先提到人们议论这位隐士老来迂腐,与世界格格不入。隐士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而不受他人眼光的束缚。他的生活态度与大众观点不同,故人们认为他与世不合。但诗人并未因此指责或嘲笑他,而是以赞叹的口吻来描述他的境况。

诗中接着提到这位居士看似怀念古代的英雄子牟,但实际上他更加倾向于居易学和佛教的浮屠思想。这表明他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更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追求虚无之道。

随后,诗人描述了这位居士的生活理想。他只想开辟三条小径来耕种荒地,这是一个简朴而适意的生活方式。他对物质和名利的追求不多,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诗的最后一句“胸次更无尘一点,且同高士话虚无”,表达了隐士内心的纯净和高尚。他的思想境界超脱于尘俗之外,与像他一样追求虚无之道的高士进行交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隐士的独特风采和追求内心自由的坚持。通过对这位居士的赞叹,诗人也传递了对于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价值观的肯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朗读
()

猜你喜欢

偻指永朝夕,三过夏日暄。正拟资规画,言将返鹭门。

君殷榆柳思,谓可谢笼樊。鲲身与鹿耳,依依雨露恩。

()

雨拭遥山碧,云连夕照黄。新秋多少好风光。未免有情难遣,是离肠。

信隔红墙远,愁怜独夜长。终朝相看只寻常。不道个人去后,便凄凉。

()

凭高有客沾襟,苍茫胜迹空延伫。榕阴不断,鹧鸪飞上,越王台树。

香浦鱼沉,珠江雁杳,花田无主。算由来闲气,英雄粉黛,一般到,销魂处。

()

青云有路桂森森,只是难教俗土寻。一部化书君记取,殿头风雨又秋深。

()

金石图书轶等伦,如何宦海去翻身。千将补履锋先折,荆棘钩衣气不伸。

绝代才华惊逝水,一生门户悔依人。年来我已甘龙尾,海外犹疑信未真。

()

风柳乍萧萧,做弄浓烟如许。才趁新凉放棹,又疏疏秋雨。

人家历历树阴中,齐傍钓矶住。剩得圆沙一片,被白鸥占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