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道者

送智道者朗读

《送智道者》是宋代仲并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胸中历历几山川,
竹杖芒鞋四十年。
赤手旋为新活计,
白头犹作旧因缘。
如如炒境无多事,
了了真心不碍禅。
安坐高峰重点检,
未须枕石伴云眠。

中文译文:
心中历经了多少山川,
手持竹杖,脚踩芒鞋四十载。
曾经赤手变为新的谋生事业,
如今白发依旧承受着旧时的因缘。
安静地炒炒菜,没有太多烦恼,
心境明朗,真心不受禅宗所碍。
坐在高峰上,重重审视人生的要点,
无需枕着石头伴云归梦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智道者为送别对象,描绘了一个智者的生活境界和心路历程。诗中通过描述智道者的行走和岁月的变迁,展现了他追求智慧和修行的过程。

首先,智道者经历了多少山川,历经沧桑之后,他依然坚持以竹杖为依托,脚踏芒鞋,行走在世间。这种简朴的行走方式象征着他对尘世的超脱与安宁。

其次,智道者放下了过去的工作,选择了新的谋生方式,用赤手来从事新的活计。这表明他拥抱变化,勇于创新,并且不畏艰辛。

然而,尽管岁月已经使他白发苍苍,他仍然承受着旧时的因缘,这表明他对过去的经历与情感有着深厚的感悟和牵挂。

然后,智道者的心境如此平和,他在炒菜时没有太多烦恼,心中明了,真心不受禅宗所限制。这表明他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纷扰的境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最后,智道者选择安坐在高峰上,审视人生的要点,重点检视自己的修行成果和人生的意义。他并不需要枕着石头伴随云归梦乡,这表明他在修行中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觉悟和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智道者追求智慧和修行的人生旅程。通过对智道者的生活境界和内心状态的描绘,展示了智者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人生深层次思考的追求,同时也呼唤着读者对于内心宁静与自在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朗读
()

猜你喜欢

斜阳巷陌。西风起、池塘一带萧索。露倚半垂,雨欺平倒,画栏斜角。

风情最恶。更不奈凉蟾影薄。况飞飞、社燕将归,鸿影度沙漠。

()

夫携弓矢妇锄耰,无褐无衣不解愁。番罽一围聊蔽体,雨来还有鹿皮兜。

()

编竹为垣取次增,衙斋清暇冷如冰。风声撼醒三更梦,帐底斜穿远浦灯。

()

鹿苑凋残久,登临法界宽。孤云穿竹细,宿鸟出林寒。

井废泉何在,花深露未乾。断碑横蔓草,剥落有谁看。

()

性静涵真趣,澄观宇宙中。未离人境外,顿觉俗情空。

有色穿帘月,无心过竹风。一声长啸罢,俯仰浩靡穷。

()

动即就幽迹,罕辞山路遥。人寻芳草渡,烟断夕阳桥。

入谷花相迓,隔林僧见招。禅庵知不远,一磬出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