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大谏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赵左司

送刘大谏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赵左司朗读

《送刘大谏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赵左司》是宋代仲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内声名已经传遍,
却选择在溪头居住。
曾经来过的客人不俗,
同样喜欢我的小屋。
远道前来勤于询问,
平日却懒于写书。
郡楼静静地眺望远方,
仔细观察北方来的鱼。

诗意:
这首诗词是仲并送别刘大谏前往漳州的作品,同时也寄给建州太守赵左司。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海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声名,但他仍然选择在宁静的溪头居住。他的生活简朴,但吸引了许多人的赞赏和喜爱。尽管他的声望已经传遍,但他对外界的繁忙事务并不感兴趣,更愿意远离喧嚣,过着宁静的生活。尽管如此,他对来访的客人仍然热情相待,虽然平日里懒于写作,但对待客人还是很勤勉的。在闲暇时刻,他站在郡楼上,静静地眺望远方,仔细观察北方来的鱼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日常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和淡泊的生活理念。诗人通过选择在溪头居住,远离喧嚣,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然的追求。他对声名和成就的追求并不强烈,而是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诗人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态度,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他对客人的热情接待和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也展示了他的善良和勤奋。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溪水和鱼群的描绘,凸显了诗人对生活中微小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界的敏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生活的态度,同时展示了他对客人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敏感。这种宁静与恬淡的生活态度,给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受,让人感叹生活中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朗读
()

猜你喜欢

独立众山顶,乾坤一望收。九州皆在眠,四岳尽低头。

日月窗前涌,云霞槛外浮。何时重策杖,岩壑遍登游。

()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樽。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

()

天上人间,月明灯夕,蓦遇蕊宫仙子。帘卷东风春满座,众里谁能相比。

霓裳金带,半拖烟雾朦胧,瑶池初下应如是。生怕夜寒料峭,微风斜倚。

()

弹丸馀小邑,固守作东藩。列郡谁能比,雄关赖此存。

霜槎春砦出,风叶夜旗翻。欲问婴城事,声吞不敢言。

()

羲仲殷东方,伶伦和律管。阴崖见白日,黍谷回春暖。

柔橹下流凘,轻车度危栈。草木皆欣欣,不觉韶光晚。

()

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燕山一别八年馀,再裹行幐来九陌。

君才如海不可量,奇正纵横势莫当。弹筝叩缶坐太息,岂可日月无弦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