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孺摄邑古郫

送宣孺摄邑古郫朗读

《送宣孺摄邑古郫》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为了应聘宣孺摄邑古郫一职而离别友人的心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已作来迟迟,
又为去猝猝。
夺我佳友生,
怅念鬓毛白。
投闲如我宜,
君则任繁剧。
台府有闻知,
使子固选择。
子男古所尊,
而此万家邑。
邮筒即诗筒,
簿书有闲日。
迎门烂桃李,
画饼不可食。
况欲分其余,
岂捄馋吻湿。
留为别后哂,
聊用破孤寂。
数期还鲁疆,
指日返赵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友人的心情,以及他因为官职任命而不得不离开的遗憾和失落。诗中的宣孺摄邑古郫是一个官职,作者因为这个官职的要求而离开了他的好友。诗人感叹自己的离别来得太晚,又匆忙地要离开了。他感到这个决定夺走了他和朋友共度的时光,让他思念之情更加深刻,甚至让他的鬓发变白。

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安闲的生活,但对于朋友来说,他愿意承担繁忙的职务。台府(指朝廷)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派遣他去担任宣孺摄邑古郫一职,让他做出选择。这个职位在过去是备受尊重的,而且邑中有万家,意味着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诗中提到了邮筒,暗示着诗人将要离开的消息已经传达到了各处。他提到簿书有闲日,暗示他在平静的日子里可以有时间写诗。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有盛大的迎接,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的虚饰,无法真正满足内心的渴望。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不愿意过于享受这份离别后的残余的福利,因为他不愿沾湿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他决定保留一些以备告别之后的思念和孤寂之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会在一定时间后返回鲁疆(指鲁国)和赵璧(指赵国),意味着他与友人的分别并非永远,将来还有再见的一天。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离别情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职的矛盾感。同时,诗中也透露了对表面虚饰的不屑和对内心孤寂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在职务和离别之间的纠结与感慨,以及对真实情感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流谦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李流谦朗读
()

猜你喜欢

小缀珠幡,玉搔首、触帘散点晴雪。几箭红兰,恰共水仙俱发。

为约檀心磐口,和瘦影、伴成三绝,湘屏掩、整整斜斜,一般冷淡香骨。

()

父老苦秦法,愿见除残凶。三章布国门,企踵咸乐从。

虽非三王仁,宽大亦与同。传祚历四百,令名垂无穷。

()

岩石苔封蝌蚪文,秦皇坞外未曾焚。若教世世常能读,何处青山不出云。

()

逆莽乘权窃神器,龙蛇战野天日蔽。雄也作颂歆也臣,读书万卷纲常昧。

是时伏波伏草莽,怀才欲试空无计。子阳隗嚣俱僣窃,纷纷割据皆称帝。

()

野水新添曲槛多,无端世事怅蹉跎。西风万里归人少,明月遥天一雁过。

祇为壮游羁瘴海,不堪老眼盼山河。心情已逐秋容减,何日相期话薜萝。

()

何须别置小山幽,身世俱成不系舟。花似美人怜月色,引人清梦到罗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