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

东湖朗读

《东湖》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东湖》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
千峰就妆束,万旬互窥瞰。
红消日脚明,绿净山影蘸。
我来一登临,扁舟隐可缆。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东湖的美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东湖的深情和景物的壮美。

诗的开头,作者询问谁将东湖的光景收敛起来,化作一面巨大的圆镜。这里的“大圆鉴”可以理解为指东湖的水面,以其宽广、平静的特点,好似一面宏大的镜子,反射出周围的景色。

接着,诗人以形容东湖周围的群山为主,将山峰的姿态比作妆束的样子。千峰迎接东湖的倒影,就像是妆束整齐的山峰一样,而万旬则指山峰之间的距离,使得彼此可以互相窥瞰。这里的描写展示了山峰的壮美和与东湖的亲密联系。

接下来,诗人以红色、绿色来描绘日落和山影,红消指太阳落下的时刻,日脚明是指太阳的余晖照亮了整个山野。而绿净山影蘸,则是指山影沾染着湖水的绿色,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这里运用了色彩的对比来表现自然的变幻和光影的美感。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登临东湖时的心情。他说自己来到这里,可以隐约看到一艘扁舟,好像可以将船绳拴在湖边。这里的扁舟和船绳,暗示着诗人在东湖畅游的愿望,也暗示着东湖的宽广和安静。

整首诗通过对东湖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山水的壮美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东湖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手法,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东湖的美景之中,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宁静和神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朗读
()

猜你喜欢

蓬莱渺何许,仙侣泛仙舟。海天寥阔,千里万里御风游。

左右青童玉女,上下霓旌翠盖,花雨散中洲。合奏钧天乐,王母驾灵虬。

()

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

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

()

风意中流引,香烟在屿迟。悠扬闻杜若,仿佛邀蛾眉。

白日憺明镜,春空飘彩旗。湖东一回首,万古长相思。

()

万千名士。慰我伤谗意。怜我平生无好计。剑侠千年已矣。

西溪西去烟霞。茅庵小有梅花。绣佛长斋早早,忏渠燕子无家。

()

绝顶多奇石,巑岏聚一丛。悬崖临巨壑,叠嶂吼长风。

屐折危栏转,筇支曲磴通。扶桑遥在望,落日晚潮红。

()

龙兴基景命,王器结瑶岑。不睹艰难迹,安知启佑心。

山河陵寝壮,弓剑岁时深。盛典叨陪从,威仪百尔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