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桥

皋桥朗读

《皋桥》是宋代周文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述伯鸾离开京城的场景为主线,表达了他豪情激荡的歌声和他内心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伯鸾离开京城,激昂地唱起了五噫之歌。他岂会没有拯救时局的心,但现实的升降与他背道而驰。他来到吴中地方,亲手磨粮救济寒饥。吴地的人们对他大为称赞,给他提供了温暖的栖身之所。尽管历史的志向或许已经改变,但这座皋桥仍然可以留作铭记。伯鸾被称为逸民,他的佳话流传至今,照亮绿色的绸缎。他的功绩使伯通得以生存,希望将与你并肩前行。至今在阊门外,有两座冢墓相伴而立,高大而庄重,春草茂盛,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古代的贤哲们从不计较凤凰与鸡的差别,他们的光辉也偶尔会黯然失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向两位贤公致以祝贺的言辞,也是对昌吾诗歌的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伯鸾离开京城、舞动歌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伯鸾以慷慨激昂的歌声表达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许,同时也展现了他为民除害的行动。皋桥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伯鸾的奋斗和功绩。诗人通过描写冢墓的高大和春草的茂盛,表达了对古代贤哲们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叹。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时代风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伯鸾和诗歌的赞美。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深刻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周文璞的才华和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触觉。它通过对伯鸾和皋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感慨,同时也传递了对英雄人物和历史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展现了周文璞对时代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周文璞朗读
()

猜你喜欢

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荣浩气多。两世心情知不遂,待谁更奋鲁阳戈。

()

寒日欲堕石射堋,环湖历历来渔灯。山下蕲王宋时墓,屹然穹碑镇山路。

太白天弧见角芒,金山京口又沙场。尔来兀朮方深入,帝在明州正待王。

()

浮玉山高木叶稀,南田画本见依微。舟中不合回头望,如此茫茫一雁飞。

()

草白云黄,壁立起,塞山青陡。谁貌取、书生骨相,健儿身手。

地拱龙兴犄角壮,时清鹭斥消烽久。仗征人,笛里叫春回,歌杨柳。

()

烧笋园林,渐晴乍雨初,时候将息。试小卷帘旌,绿尘无力。

三尺回纹藤枕,春来几与香云隔。淙淙急。忽到耳边,都是萧瑟。

()

五月行人少,西陲有火山。孰知泉沸处,遂使履行难。

落粉销危石,流黄渍篆斑。轰声传十里,不是响潺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