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朗读

诗词:《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朝代:宋代
作者:陈著

这首诗描绘了春夏之交,红色与绿色的对比,以及寒冷的岁月中松树和竹子作为知己的情景。作者以自己比喻为蟾宫老桂枝,表达了自己孤独承受岁月风霜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夏交承红与绿,
岁寒三友松与竹。

这两句诗描述了春夏之交,红色和绿色的交替变化。春天的到来让大地披上了鲜艳的红色,而夏天则以绿色的繁茂表现出来。这里的"红与绿"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循环。

"岁寒三友松与竹",这句诗提到了岁寒三友,即松树和竹子。松树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无论在严寒的冬天还是其他恶劣的环境中,松树都能屹立不倒。而竹子则象征着谦逊和坚韧的品质,它们在风雨中能屈能伸,不易折断。这里的岁寒也可以引申为人生的挫折和逆境。

我是蟾宫老桂枝,
独受上天风霜足。

这两句诗以作者自己比喻为蟾宫老桂枝,表达了自己孤独承受岁月风霜的心情。蟾宫是传说中月亮中的宫殿,桂枝是月桂树的枝条,常常被用来比喻高洁和纯洁。作者以蟾宫老桂枝自比,可能是希望表达自己在岁月中历经沧桑,经历了风霜的锤炼,变得更加坚韧和高尚。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比喻手法,将作者内心的孤独、坚韧和高尚的品质表达出来。同时,诗中融入了对季节循环和人生之道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含蓄的诗意。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唤起读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引发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朗读
()

猜你喜欢

谛玩横增吊古情,乐安祖德最知兵。短衣匹马君何事,访遍巫门大冢平。

()

山行闻水声,时作隔林响。问人知泉名,穿云事幽访。

溪中晾甲石,数丈平且敞。涓涓新溜泻,势若长川瀁。

()

胜地饶佳致,都教一雨收。风掀高树吼,江叠怒涛流。

坐久云徐敛,宵深象始幽。暂时烦虑息,我亦欲勾留。

()

春云蔼蔼罨重城,二月天容逗嫩晴。雪尽柳条青可折,寒消桃蕊绛初成。

谁家新燕低飞影,何处归鸿晚度声。窗外好风樽内酒,钻榆取火又清明。

()

薄暮鸣蝉歇,松涛响曲廊。清阴生殿阁,霁色映林塘。

皎洁银河近,迢遥玉漏长。波飘菰米滑,风动藕花香。

()

天鸡叫海日,晴翠浓诸峰。丹崖媚朝雾,了了青芙蓉。

寻溪背初旭,入谷闻惊风。半岭生飞烟,忽没岩边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