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二首

蚊二首朗读

《蚊二首》是宋代蒲寿宬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昼伏夜已动,血人谋其生。
不作林中虎,而为帐下虫。
饥虎有时逢,林密少人行。
微物不可忽,群聚成雷轰。
众喙锥刀鋩,矮屋甑釜烹。
肤爪良自忏,扇扑劳迭更。
下车搏猛虎,一死政自轻。
纤纤无所诘,长夜不肯明,
为我驱蜚廉,么麽一扫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蚊子的形象,以蚊子与虎的对比,表达了微小事物也有其存在和力量的观点。蚊子虽然不如林中的凶猛虎,但它们却在帐下成群结队,对人类的生命构成了威胁。蚊子们像雷声一样聚集在一起,它们的吱吱声如锥刀一般刺耳。人们为了对付蚊子,不得不在矮屋中烧香驱赶它们,但它们依然顽固地存在。最后,作者以“蚊子”暗喻不肯交代真相的官员,表达了对腐败官员的不满和批评。

赏析:
《蚊二首》通过对蚊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愤慨。作者以蚊子喻指腐败官员,用夸张、寓意深远的形象描绘,使得诗词既具有写实的特点,又有寓言的意味。蚊子虽然微小,却具有聚集在一起形成威胁的力量,这种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警示作用。通过对比蚊子和虎的形象,揭示了官场上那些虽然不如“虎”般凶猛,但却能影响人民生活的不良现象。最后,作者以婉转的形式表达了对腐败官员的批评和呼吁,呼唤清廉的政治环境。

这首诗词在形象描写上生动而富有想象力,通过对微小事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它既有着明确的寓意,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是一首具有批判意味的社会讽刺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蒲寿宬朗读
()

猜你喜欢

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

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

白龙化为鱼,一入豫且网。愕眙不敢杀,纵之遂长往。

万子当代才,深情特高爽。时危见絷维,忠义性无枉。

()

昔我适济南,曾过伏生祠。青山对虚楹,零露寒高枝。

精灵竟何往,再拜空阶墀。迫怵秦火焚,岂意逢汉时。

()

昨接尺素书,言近在吴兴。洗耳苕水滨,叩舷歌采菱。

何图志不遂,策蹇还就徵。辛苦路三千,裹粮复赢幐。

()

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多谢江东风景好,依旧美人名士。

有老衲、高谈奇字。使我吴天诗料阔,策蝌文、蜾扁三千事。

()

生来曾不识衣衫,裸体年年耐岁寒。犊鼻也知难免俗,乌青三尺是围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