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清虚庵

重游清虚庵朗读

《重游清虚庵》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重游清虚庵

夏初曾历此,信宿强舍去。
初夏时节,曾经来到过清虚庵,舍不得离开。

及其还城中,旅琐若羁驭。
回到城中,旅途的琐事仿佛束缚着我。

凉秋复过时,又坐题诗处。
凉爽的秋天再次来临,我又坐在题诗之处。

黄冠苦相佞,往往多过誉。
受到了许多虚假的奉承和过分的赞美。

且谓笔力遒,真得鬼神助。
人们说我的笔力雄健,似乎得到了鬼神的帮助。

但将虚名污不具实眼觑。
但我却觉得这些虚名毫无实质,无法真正认可。

顾予欲栖止,未有抛茅据。
我渴望找到一个栖身之所,但还没有找到稳固的根基。

难忘整屐游,赢得寘浮虑。
难以忘怀的旅途经历,带来了许多烦忧和忧虑。

地旷寘仙源,野步岂宜遽。
这片广阔的土地才是真正的仙源,不应该匆匆而过。

且须穷嵌岩,何在事啖茹。
还需深入嵌岩之中,不要过多地陷入纷杂的事务中。

只酌神泉清,垢净不待滤。
只畅饮清泉,不需要过多地过滤和净化。

拨云峰下石,晚霁且箕踞。
推开云雾,坐在山峰下,享受晚霞的美景。

这首诗词《重游清虚庵》表达了作者对于纷扰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自然之境的向往。作者曾游历过清虚庵,但回到城中后,被琐事所困扰。他感叹自己常受到虚假的奉承和过分的赞美,对此持怀疑态度。他渴望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但却还没有找到稳固的根基。尽管如此,他仍然珍惜自己在旅途中获得的宁静和思考的机会。他希望能够远离纷杂的事务,亲近自然,享受清泉和山峰的宁静美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于宁静和纯粹的追求。同时,通过对世俗之事的反思,暗示了人们应该追求真实和深度的生活,摒弃虚名和浮华的追逐。整首诗词以清新的语言和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宁静的境地,让人心生向往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雪瓤晶白壳朱殷,醴酪形容尚等閒。恰好离枝趁新摘,色香味不负香山。

()

尼父道不行,喟然念泰山。空垂六经文,不睹西周年。

七十二君代,乃有封禅坛。书传多荒忽,谁能信其然。

()

王季之墓见水齧,宣尼封防遭甚雨。我今何幸独不然,或者苍天照愁苦。

昔我先臣葬于此,神宗皇帝赐之墓一区。六十年间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

()

昨过鹅肫一问津,湾湾绿浦月沦沦。风吟白露苍葭远,水宿鸥盟雁序新。

五夜星河难向晓,数家老寿莫言贫。谓余不是柴桑客,何似山中送酒人。

()

客星烂烂照天潢,许署头衔著作郎。翠墨未乾仙字蚀,云烟半榻掖门旁。

()

碧玉寒门产丽华。误随红叶去,到天涯。明珠一斛坐陪茶。

容我见,容我饭胡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