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寻羽客不遇

山中寻羽客不遇朗读

诗词:《山中寻羽客不遇》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圆

译文:
在山中寻找那位拥有羽毛的客人,但未能相遇。
手扶拐杖,探寻他的踪迹,穿越重叠的林木和清泉。
花朵温暖,幽静中传来禽鸟的语言,寺庙空旷,神兽安然地沉睡。
湿润的松树散发着寒意,有一种韵味,茶叶烂熟,冷冽中没有炊烟。
谁知他在何处的峰顶,高谈会晤着列仙。

诗意与赏析:
《山中寻羽客不遇》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山中寻找一个羽毛装束的客人,但遗憾地未能相遇。诗中展现了山林的幽静景致,以及隐士的神秘气息。

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方式,传达了对于心灵追寻与遗憾的感悟。诗中杖蔾寻隐迹,重叠过林泉,展示了诗人不断寻找的坚持与努力。花暖幽禽语和堂空瑞兽眠,表达了山林中的宁静与祥和。润松寒有韵,茶烂冷无烟,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寂静中的思考与内心的冷静。最后两句“知在何峰顶,高谈会列仙”,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隐士智者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配合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寂静与迷离的氛围。通过对山中寻客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对于自我寻找、心灵追求的渴望。同时,通过山林中的景物和隐喻,诗人表达了对于宁静、思考和智慧的追求。整首诗意融洽,给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间,展示了宋代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

猜你喜欢

虚心直节裁为桶,野卉奇葩。排比杈枒。离合神光灿若霞。

铜觚玉盎何须论,青绿交加。缕篆雕花。长短随心不及他。

()

我行绕山腰,不复睹山足。我行陟山脊,又不见山腹。

故知天下奇,了不形起伏。古台倚轩辕,阴洞閟鬼谷。

()

神州既陆沉,时命乃大谬。南望建阳山,荒阡馀石兽。

生违鹿柴居,死欠狐邱首。矢口为诗文,吐言每奇秀。

()

春日暖晖晖,春烟媚翠微。风轻花自落,树静鸟忘飞。

危石垂云发,浮萍绣水衣。闲居绝尘事,望远倚荆扉。

()

天仙偶厌住琼楼。乞得人间一度游。被谁传下小银钩。

烟淡淡,月柔柔。伴我熏香伴我修。

()

无情绪,无情绪,寂寞掩重门。银蜡心多才有泪,宝香字断更无痕。

梨花浸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