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斋秋日

府斋秋日朗读

《府斋秋日》是宋代文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卷帷收扇暮凉初,
秋意盈襟小疾除。
池面宿烟荷盖老,
阶唇漏日竹阴疏。
虚舟触物真无意,
高枕论才似有馀。
学道知非堪自哂,
眼昏方读贝多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府斋的秋日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整首诗以凉爽的秋意为背景,将细节描写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淡泊优雅的意境。

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描述帷幕被卷起,扇子合拢,暮色渐临,传达出初秋的微凉之感。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舒适,称小疾已除,暗示自己身体的康健和心境的宁静。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池塘中的景象,宿烟笼罩着池面,荷叶已经老去,给人一种静谧和寂寥的感觉。而阶上的竹林疏落,阴影斑驳,更加凸显出秋日的宁静和萧瑟。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虚舟触物、高枕论才来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虚舟不受外界的干扰,触摸着物体却没有真正的意义,象征诗人超脱尘世的态度。高枕论才则表明诗人自认为对于学问才能已经足够,已经达到了某种满足。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流露出一丝自嘲与自省。他认为自己所学的道理也许并不值得太过自豪,对自己的学识有所怀疑,甚至觉得自己眼睛已经昏花,需要读一些贝多的书籍来平复心灵。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才智和学识的自省和怀疑。整首诗以淡泊宁静的意境,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

猜你喜欢

居然汉代表遗民,犹向甘陵说党人。久矣泥涂嗟绛县,不妨渔钓老河滨。

花香元亮篱前酒,雨垫林宗野外巾。此日耆英谁得似,饮和先作一方春。

()

十载相逢汾一曲,新诗历落鸣寒玉。悬瓮山前百道泉,台骀祠下千章木。

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并州城外无行客,且共刘琨听夜鸡。

()

镜里紫鸳鸯。双栖翠管长。桂钩斜、一片苍凉。何处画桡吹到也,听按曲,芰荷香。

小住折青房。红衣半卸妆。戏春纤、莲子抛将,惊醒并眠禽六六,齐飞上,缕金傍。

()

雨濛濛,香细细,芳径絮铺软。艓子花西,隔水少人唤。

者边才放莺声,回波早觉,傍莎岸、翠竿忙点。

()

蒲轮安稳不须停,心醉诸生有六经。湖上曾悬高士榻,天边再见丈人星。

乡愁水曲鸥波远,老怯宵寒鹤梦醒。归向君山蓄春茗,一瓢径欲递中泠。

()

驻跸依林麓,风多野水鸣。旌旗飘暮霭,铙吹咽边声。

鸡塞霜逾白,龙沙风更清。却看行殿外,诸部尽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