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居父入淮东漕幕

送赵居父入淮东漕幕朗读

《送赵居父入淮东漕幕》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送别赵居父进入淮东漕幕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漕运兴盛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疆域安宁的祝福和对政治官员的期望。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仪真在昔发运司,承平旧事犹可稽。
在古代,仪真曾经是发运司的官职,承担着管理漕运的重任。这里提到了过去的和平时期,这些旧事仍然是值得回忆的。

岁漕东南六百万石米,自淮入汴趋京师。
每年都有六百万石的粮食从淮河运往汴京(汴京是当时的首都),这个数量庞大。这里描绘了漕运的繁忙景象,显示出国家繁荣昌盛的一面。

周原六辔光陆离,建台想像因遗基。
这里提到了周原,是指周朝的都城洛阳。六辔光陆离指的是六匹马拉着华丽的车辆,这些车辆可能在建台上进行修缮。这里通过描绘古代的辉煌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向往。

水浮陆走舟车驰,转输十九资残寇。
水路和陆路上的船只和车辆不断穿梭运输,转送着军需物资以对抗残留的敌寇。这里展现了政府的努力,希望通过漕运来巩固国家的安全。

古今事异吁可悲,民力已困国不支。
古今的形势不同,令人感到悲哀,国家的民力已经困顿,不能再支撑下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困境的担忧和忧虑。

长才入幕宜深思,皇华使者须良规。
诗人呼吁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要深思熟虑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对于皇帝派遣的使者,也应该要有良好的规范和准则。这里表达了对官员廉洁、贤能的期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漕运繁盛的景象,抒发了对国家繁荣和政治官员廉洁贤能的向往。诗人通过悲叹现实困境,呼吁有才能的人进入政府,为国家的前途贡献智慧。整首诗词既展示了时代特点,又蕴含着对国家兴旺和社会进步的期盼,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朗读
()

猜你喜欢

又传来、妙香笺纸,空床病为君起。始知锯了多时木,锯义元如木义。

水漏矣。却不道、如今水桶才通底。一圈儿地。怕归去灵山,问伊迦叶,也只笑而已。

()

雕阑月明。梅花韵清。竹枝满地纵横。听儿童笑声。

风庭露庭。谁家弟兄。人间至乐真情。兆多男戏婴。

()

女墙只好高于柳。鱼朵轻云覆。钩样新蟾,今宵恰喜,系缆溪城口。

冷香飞上传杯手。醉底沉吟久。试唤推篷,青铜镜里,一片红衣皱。

()

只敕宣传幸玉熙,乐工先候九龙池。装成傀儡新番戏,尽日开帘看水嬉。

()

王导牛车出帝畿,天颜归觐曙光微。西风却扇尘都污,谁见云间一鹤飞。

()

儿时强记最匆匆,老去方知悔已穷。欲遣无聊诵诗句,只馀诗味到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