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

山寺朗读

《山寺》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山寺幽静、神秘的感受。

这里提供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树木遮蔽下,常常误以为是夜晚,
群山之间常有云雾缭绕。
撞钟声最深远的地方,
岭外的人们却从未听闻过。

诗意:
《山寺》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表达了它的幽静和神秘。树木茂密,使得寺庙的周围常年显得暗淡,让人误以为是夜晚。山脉间常有云雾弥漫,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而山寺深处的撞钟声,回荡在最遥远的地方,却从未传到岭外的人们耳中。这种描绘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与世隔绝的山寺境地,引发人们对于遥远山寺的遐想和思考。

赏析:
《山寺》运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山寺的景色,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和情绪。树暗常疑夜,山多易得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山寺的幽静和神秘感。同时,撞钟最深处,岭外不曾闻,通过突出撞钟声的遥远和不可触及性,凸显了山寺的与世隔绝和超然的氛围。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寺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山寺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还引发人们对于山寺的思考,以及对远离尘嚣和繁忙生活的向往。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文字,赵汝鐩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山寺的感受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

猜你喜欢

敦煌城南山鸣沙,中有大泉古渥洼。后人好古浑不识,但从形似名月牙。

或为语言偶相类,听随世俗讹传讹。我稽志乘分两处,古碑何地重摩挲?

()

独处罕俦侣,草堂冬复春。涧花飞献佛,林鸟语亲人。

白发吟情淡,青山道味真。寥寥尘境外,木石自为邻。

()

百尺松阴十亩园,此中人物似桃源。衣冠俎豆犹三代,鸡犬桑麻自一村。

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坐来髣髴疑仙境,试问先生笑不言。

()

别君二载馀,无从问君处。苍苍大泽云,漠漠西山路。

神物定不辱,精英夜飞去。只有延陵心,尚挂姑苏树。

()

书来恳款见君贤,我欲收狂渐向禅。早被家常磨慧骨,莫因心病损华年。

花看天上祈庸福,月堕怀中听幻缘。一卷金经香一炷,忏君自忏法无边。

()

镀镮小小夜光嵌。约时恰称嫩葱纤。第五指,同心扣,试挂枝、榴火一齐炎。

春眠偏怪燕呢喃。惊回同梦启香奁。匀面了,笼鬟未,算郁金、鲜锡惯曾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