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

冬日朗读

《冬日》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诗意描绘了寒冷的冬天景象,展现出作者对严寒环境的感叹和内心的愁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冬日

日出东南隅,转侧下西陆。
黄昏中天行,令六龙惊速。
愁寒余月阴,云重欲压屋。
霰雪飞不断,凝冰遍万木。
怒风中夜起,呼号鬼神哭。
鼓荡溟渤倾,势欲翻坤轴。
十日未肯回,冻埋蛟龙缩。
城市百买闭,衾裯换斗粟。
萧条触事艰,更觉生意促。
安得青帝回,爱景变邹谷。
气温筋骸舒,负暄一饭足。
岂愿北邻富,甲第厌梁肉。

译文:
冬日的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慢慢向西方偏移。
在黄昏时分,太阳不再经过天顶,六龙也惊慌地迅速躲避。
寒冷使残余的月亮显得阴暗,厚重的云朵似乎要压住房屋。
雪花和霰粒飞舞不停,冰冻笼罩了万物。
狂风在深夜中卷起,发出呼号声,仿佛鬼神在哭泣。
风浪激荡着大海,似乎要翻转乾坤。
已有十天太阳不肯回头,寒冷冻埋了蛟龙,使其蜷缩起来。
城市百业都停滞了,人们用衣被换取了粮食。
一片凄凉触动着艰难的境遇,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紧迫。
如何才能让春天早点到来,让景色变得美好如邹谷呢?
暖和的气温舒缓了筋骨,满足了人们一顿饭的需求。
岂愿北方邻国富裕,我厌倦了享受奢华生活。

赏析:
李复的《冬日》以独特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冬天的严寒景象,给人一种凛冽的寒冷感。通过运用形象化的描写手法,如"不经中天行,但惊六龙速"、"愁寒余月阴,云重欲压屋"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冰天雪地中的孤寂和寒冷。诗中的"呼号鬼神哭"、"鼓荡溟渤倾,势欲翻坤轴"等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张力,使整首诗显得更加激烈和有力。

诗人通过对冬日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严寒的痛苦和对生活困境的感叹。他表达了对冬季所带来的困苦和艰辛的厌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温暖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最后两句"安得青帝回,爱景变邹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期盼,希望春天的到来能够改变当前的困境,让景色变得美好如邹谷一般。

整首诗以冬天的严寒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现象和生活状况,展示了作者对寒冷环境的感叹和对生活的苦闷之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冬天的严寒与艰辛,但也透露出对希望和温暖的向往,给人一种冬日中的坚韧与希望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朗读
()

猜你喜欢

青春泽亦久,弱质岂堪任。顿觉形俱减,何曾秋已深。

影摇既竭力,丝系不枯心。谁惜芳时叶,纷飞散满林。

()

积雪冻关河,我行复千里。忽闻弦诵声,远出衡门里。

在汉方盛时,言利宏羊始。桓生书一编,恢卓有深旨。

()

渴日出林表,炎风下高山。火旻云去微,谷井泉来悭。

晨露薄不濡,夕氛横空殷。百卉变其姿,蕉萃侔榛菅。

()

雪痕深,梅信浅。纸阁夜微暖。多病文园,辜负绿樽满。

晓风残月歌成,桃鬟何处,且自拍、红犀轻扇。

()

一德登黄阁,三台烛紫霄。化功兼衮补,和气作羹调。

运轴推元老,持钧序庶僚。赓歌应可嗣,赖尔协箫韶。

()

卜居岂为避三庚,峦壑幽深气象清。绝顶苍松多古韵,前川皓月倍常明。

薄衾坐拥浑忘我,高枕倚吟别有情。万籁寂然银汉转,一声破梦曙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