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兴德寺

过兴德寺朗读

《过兴德寺》是宋代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行走的雨雾渐渐变小,缓缓地贴着马匹,残留的云朵飞逝而过。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曲折的溪水争相流淌,经过多次渡过,附近的水边短而肥美的菘菜叶子。

跻欹到寺石灯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攀登到寺庙,石阶湿滑,门前红叶密集,人的足迹稀少。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登上堂屋坐定,听到鱼鼓的声音,也传来清晨的斋饭,使我心满意足。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长时间的阴雨突然散开,阳光变得微弱,初次看到竹影晃动在窗户上。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开辟山峦的宝塔真实地存在着,仰望它,进入殿内,香烟缭绕。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心森相围。
塔前的苍翠松树由人亲手栽植,至今依然郁郁葱葱,百株松树环绕着塔座。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登山观赏未尽兴致,夜晚的寒气渐浓,摊开床榻,枕着舒适的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明亮的星星闪耀在东方,天色渐渐变白,仆人已经放开绳系的马匹。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慈祥的老僧送客非常殷勤,我幸运地来到这宁静的境地,又怎能匆匆离去。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历时所见所感。通过描写行走时雨雾逐渐散去、溪水流淌、寺庙景色、宝塔和松树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宁静寺庙环境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饥饿时闻到的鱼鼓声和斋饭香味,表达了作者在行旅中对物质生活的渴望。最后,诗词以描述夜晚归寝和送客的场景结束,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词以其自然优美的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瞬息即逝的感慨和对平凡事物中的美好的赞美。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观和情感细节,这首诗词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朗读
()

猜你喜欢

高阁一凭眺,苍茫太古情。天疑入海尽,潮欲挟山行。

芳草金陵渡,斜阳铁瓮城。乡关杳何处,向晚客愁生。

()

绿惨红愁,东风里、杜鹃声恶。春去也、小楼人寂,雨声偏作。

弱柳难将春思系,泪珠长向花前落。问天涯、归梦几时来。

()

瘦日摇晶光,险风吹沆瀣。舟行黯淡滩,顿觉宇宙隘。

轩然大波来,巍峨拥山砦。横从互舂撞,白浪喧百派。

()

拟聘云英药杵回。思量一日万徘徊。毕竟尘中容不得。

难说。风前挥泪谢鸾媒。

()

春昼淹淹,春愁脉脉,娇黄媚紫都非。韶华几许,九十半成违。

风暖水纹如皱,凭栏处、漫浸芳菲。残梦醒,云迷雾锁,何处见馀晖。

()

道人种松罢,傍水开禅关。春风吹不到,白云相与闲。

偶寻林外约,引我过前山。倚仗看奇石,徘徊殊未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