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送友人朗读

《送友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宝昙。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意、秋天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友情深厚和离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雨意晚方足,
秋来先送君。
横拖七尺杖,
划破一山云。
白纸凭谁寄,
青灯此夜分。
空遗岩底石,
萝月漫纷纷。

诗词的诗意是这样的:

在夜晚雨意渐浓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送别你了,因为秋天已经来临。我拿起一根七尺长的拐杖,横扫过一片云雾,仿佛划破了整座山峰。我不知道用白纸写下的信函该寄给谁,而在这个夜晚,我只能依靠一盏青灯,将它们分开来。空荡荡地留下一块石头在山底,遗失了所有的信息,而萝莉月亮则无声地飘零。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真挚之情,并通过描绘秋天和雨意来强调离别的悲伤。作者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雨、山、石、月等意象,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寂寥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凄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留恋之感。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雨意与秋天:雨意暗示着离别的情感,而秋天往往被用来象征离别和凄凉。这两个意象的结合,突出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凄美。

2. 拐杖和划破云雾:拐杖的出现暗示了离别的必然,而划破云雾的动作则象征了离别的决绝和伤痛。这些描写增加了诗词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3. 白纸和青灯:白纸象征书信,但作者却不知道该寄给谁,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迷茫。青灯作为夜晚的照明工具,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夜晚,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 岩底石和萝月:岩底石的空遗暗示了信息的丢失和离别的无奈,而萝莉月亮的漫纷纷则传递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送友人》以其深情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表达,展示了离别时友情的珍贵和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离别之情的沉痛和思念之情的苍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

猜你喜欢

峭帆亭外水,故道是交河。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

()

梵放忽然寂,前山闻暝钟。声催斜景入,路隔翠微重。

老树警眠鹤,空波迎古龙。予心澹无虑,真欲契禅宗。

()

绛雪呈奇瑞,琼枝花遍开。昆仑银烂漫,碧落玉崔嵬。

粉蝶凌风舞,霜禽接翅来。海天长不夜,真境识蓬莱。

()

一生踪迹在烟霞,不植条桑不种麻。翠柏斫来青带叶,古藤担去紫垂花。

歌长时引猿窥穴,归晚常乘月到家。笔指云山为活计,那须卮酒祝篝车。

()

漠漠平芜一望齐,画楼东去粉墙西。落红三月飞如雨,软衬香尘送马蹄。

()

鸳鸯城畔草萌芽,毳幕毡房著处家。风卷驼茸铺白氎,错疑边塞落杨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