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月十日自鄞城同史子应如东湖宿月波寺

闰十月十日自鄞城同史子应如东湖宿月波寺朗读

《闰十月十日自鄞城同史子应如东湖宿月波寺》是宋代孙应时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孙应时在东湖月波寺的宿泊经历。诗人离开东湖已经有十年之久,但他仍然怀念着这个地方。他在短暂的停留中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树林中的叶子被风吹落,仿佛剪断了一般。夜晚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明亮的月亮挂满天空。月光照着孤影,让诗人感慨自己已经老去,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风采。夜晚,他敲门与僧人交谈,与僧窗共度时光,寒冷的灯火下,桃花已经凋谢,但他却久久未眠。

赏析:
这首诗以孙应时在东湖月波寺的宿泊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东湖的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整首诗篇具有深刻的意境。

诗中的"不到东湖便十年"表达了诗人对东湖久别重逢的思念之情。接着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千林脱叶风如剪"形象地描绘了树林中叶子被风吹落的情景,展现了秋天凋零的寂寥之感。"万里无云月满弦"则通过对夜晚天空的描绘,突出了明亮的月光,与前句的秋景形成对比,使诗境更加丰富。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自身的感慨和与僧人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和对人生潇洒的追求。"照影婆娑吾老矣"表明了诗人年事已高的感叹,但紧接着他用"可人潇洒故依然"表达了自己依然保持潇洒风采的信念。最后两句"敲门款语僧窗夜,桃尽寒灯久不眠"则描绘了与僧人的夜晚对话,表现了诗人思考人生、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

整首诗以东湖月波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

猜你喜欢

路转峰腰断,庵依锡麓根。石随山势曲,浪卷月华吞。

仰见凌云塔,深藏修竹门。同来二三子,相与共开樽。

()

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

鸡娄大鼓声渊渊,南村北里车骈阗。神去神来送迎毕,广徵戏具娱新年。

寻橦缘曲走长索,吐火吞刀相继作。陡然变出狻猊形,一啸长风振林薄。

()

栋风寂寞。又春衫收拾,轻容初着。黛绿谁描,赢得相思玉楼削。

不信如年昼悄,被一缕、沉馢消却。定引乱、媚蝶怜香,寻影度奁角。

()

晓起船行杳霭间,濛濛几处橹声还。离家未惯多乡梦,对我有情惟好山。

帆外园林随岸转,水边鸥鸟学人闲。蓬窗在在清吟足,乌榜红舷又一湾。

()

春风满路送归艭,十里黄云夹小窗。记得韦郎佳句好,菜花香里过清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