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南康冷知军

挽南康冷知军朗读

诗词:《挽南康冷知军》

译文:
近闻龙门御吒,敬听月日评。感叹公无与我同行,见我如平日一般。杖履留下痕迹,山川空荡起情思。阶前玉树参天,端庄不负留心。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挽南康冷知军》。诗中以挽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南康冷知军的怀念之情。诗人听到知军近来在龙门受到君主的赞赏,对此表示敬意。他感叹自己与知军不同,无法与其同行,但仍然希望能像往常一样被知军看待。诗人提到自己在过去的往来中留下了痕迹,而面对着空荡的山川,他的思绪涌动。最后,诗人描绘了阶前繁茂的玉树,表达了对知军高尚品质的赞美,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端庄的树木一样,不辜负知军对他的期望和关怀。

赏析:
《挽南康冷知军》是一首怀旧之作,表达了诗人对知军的思念和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典型的挽词形式,借景抒情,通过对山川、玉树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自己与知军的比较,展现了对知军高尚品质的敬佩和羡慕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军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宋代士人对于身份地位的关注和无奈之感。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和时光流转的无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

猜你喜欢

疏雨。乱洒梅枝,越样添眉妩。是处最销魂,更有销魂处。

帘幕轻寒烟笼树。奈此际、春犹无主。日日虞渊宵自午。

()

江南好,云影接山光。负米人行莎草径,论文客坐读书堂。

晚饭菜根香。

()

归计太匆匆。难写离衷。孤帆双桨趁秋风。肠断天涯从此去,甚日重逢。

相别各西东。浪迹萍踪。怜君多病况龙钟。一纸青书劳怅望,须付征鸿。

()

苦雨淹秋节,屯云拥霍州。虫依危石响,水出断崖流。

驿路愁难进,山亭怅独留。遥知关令待,计日盻青牛。

()

董生祠畔子云亭,涧雨岩虹望独扃。门外晓寒萦带草,林端秋散照书萤。

长留直道扶千载,自见遗文表六经。今日似君还肯构,应知家学本趋庭。

()

倘作家书寄哲兄,淮阴重话七年情。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