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谹父招客盛夏转凉

曾谹父招客盛夏转凉朗读

《曾谹父招客盛夏转凉》是王洋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日炎热的景象,以及招待客人的热情和喜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火云烈烈烧尘土,
八月炎风正三鼓。
使君传教招近局,
雨打红尘风起舞。

这首诗词以火热的景象开篇,夏日的炎热像火云一般燃烧着大地,扬起尘土。描述了八月的炎热,正午时分的炎热如火一般。接着,诗人描述了主人热情招待客人的场景,使君(指主人)派人传达请客的意愿,使客人们聚集在一起。同时,诗中也描绘了雨水打击红尘,风起时尘土舞动的景象,形容了夏日的炎热和活跃的气氛。

人言神物戏悭人,
长为微情爱三暑。
晴时得雨静招风,
若饮清凉汗如雨。

这一部分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和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情感和对夏日的喜爱之情。人们常说神仙也会和凡人一样享受,长久以来,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和欢乐的传递已经成为常态。然而,诗人认为微小的情感才是真正的爱,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游戏。当晴天时,得到一场雨水的洗礼,整个世界变得宁静,炎热的气息也渐渐消散,就像喝到清凉的汗水一样。

了知人意通三界,
达士挥金天不怪。
今朝宾客杂邹枚,
想有笔端风雨快。

这一部分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达人情的理解和对达士(指有才华的人)的赞美。诗人认为通达人情的人可以与三界(指人间、地府和天堂)的人交流,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挥金如土也不会被天地所怪罪。诗人描述了当下的宾客来自各个阶层,其中杂有邹枚(指名士邹衍),这让诗人想要动笔来记录这风雨之间的喜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曾谹父招客盛夏转凉》通过描绘夏日的炎热景象、招待客人的场景和对于情感与才华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情感和人情世故的理解,以及对于夏日的喜爱和快乐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意象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画面,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王洋朗读
()

猜你喜欢

西风一夜吹霜,千峰尽出荒林杪。萧萧摵摵,如愁渐积,有多无少。

煮酒园荒,题诗石瘦,画栏斜靠。念荒寒如此,休伤摇落,也还算、归根早。

()

东风一万里,吹我挂帆西。楚地缘江尽,蛮天到蜀低。

春云归雁远,山木乱猿啼。夜夜高堂梦,乡关怨鼓鼙。

()

绝塞居閒暂息机,晚云看尽揽征衣。夕阳下地群鸦集,风色横天一隼归。

壮岁自伤尘鬓改,故人渐觉尺书稀。酒酣独立苍茫里,何处高鸿避缴飞。

()

云敛星疏净碧穹,月圆今夕正秋中。十分明照三垣彻,一片光含万象同。

樽泛金波凉滟滟,花浮玉露湿濛濛。恍疑夜半闻仙乐,满院香飘桂子风。

()

碧海风涛静不飞,凌霄高阁敞云扉。拥书千卷无人到,剪烛三更有鹤归。

汉殿香消青鸟去,缑山秋冷玉笙微。劫灰辨得馀悲怆,独向人间寄衲衣。

()

雾妒山容,风欺木瘦,难觅惊人佳句。暗紫疏红,飞洒夕阳多处。

疑雪里、庾岭梅开,似霜后、摄山枫舞。又那知、天半朱霞,一朝泻染楝花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