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

明帝朗读

《明帝》是宋代文人徐钧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充满讨论和争论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佛法默默传入人们心中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大学师儒多讲论,
东平礼乐正修明。
不知佛法缘何入,
却向斯时教大行。

诗意和赏析:
《明帝》这首诗词借古喻今,以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徐钧对于官方儒学和佛教传入社会的思考。

首句“大学师儒多讲论”,描述了当时社会上儒学师傅们纷纷议论学问、辩论学术的繁忙场景。儒学在宋代是主流思想,被广泛传授和讨论,大学师儒指的是儒学的教授者。

接下来的一句“东平礼乐正修明”是对东平府(今山东省平度市)的官方礼乐教育的称赞。东平府是宋代礼乐的重要中心,礼乐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修养和传承,被当作是维护社会秩序、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下两句“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则显露出作者对于佛法默默传入的困惑与思考。佛法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不知何时深入人心,但在这个时代,它在默默地教导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儒学和佛教的传播方式,折射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关注与思考。尽管儒学作为官方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但佛法在这个时代也开始在人们心中发扬光大。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和文化的重视,又在间接地探讨了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体而言,《明帝》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宋代社会的一隅,通过对儒学和佛教的对比,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思考与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北斗错落南斗横,出门骑马鸡初鸣。残月倒衔太行尾,朔风忽作胡笳声。

我行西出井陉口,气酣拔剑凌幽并。东方半明犹未明,仰见废垒高峥嵘。

()

流莺啼遍含桃叶,溟濛叶凉浓覆。嵌石红凹,补花绿罅,小缀金铃宝兽。

古铜环锈。乍搭上帘衣,海绡冰绉。小坐临风,啼妆愁凝懒回首。

()

含饴常忆抚孙枝,鲤对追从暮景迟。觞咏尚当家有庆,约游未识世多岐。

香山高会烟云散,金谷全荒鱼鸟知。踏遍苍苔无限思,儿童不解笑人痴。

()

滑簟横陈金带枕。春梦窄、见日高还寝。蜃窗过雨蘋飙迅,被万荷喧醒。

才傍圆冰匀媚粉。因郎劝、又中卯酒,瞢腾难定。翠帱重展,任蝉云不整。

()

周子示我《筤谷图》,命我试作《筤谷歌》。开卷琳琅照四壁,先辈名篇尽阴何。

亦欲续貂勉题句,苦吟愿驻鲁阳戈。筤谷先生古循史,治无操切有渐磨。

()

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岁月如流迈,容仪何日忘。

安邦思柱石,觅句梦池塘。物候频增感,情随彩缕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