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朗读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中文译文:

九日陪刘中丞在昌乐寺宴会,送梁廷评回去
独自坐在三台上,感受到了重阳百越之间的美妙。
心灵如水,可以远离尘嚣,如霜气一样进入秋山。
对于旧时的遗物簪子,我不会弃置不顾,宁愿不戴帽子而还还给你。
仍然听说西上客,好像他们只有咫尺之遥就可以谒见天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运 用了唐代流行的七言绝句形式,描述了作者在昌乐寺与刘中丞宴会并送梁廷评回去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关于离乡别亲、怀旧思乡和对朝廷事务的关切。

诗的第一句“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表达了作者身处在高台之上,眺望山水之间,感受到的美妙和自得。诗中的“三台”指的是昌乐寺的高台,而“重阳百越”则表示作者的心境高迈,感触深长,与时光对比,反映出对逝去岁月的思考。

第二句“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通过将心灵比喻为水心来表达,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保持平静和纯净。作者感受到了秋天的霜气进入山中,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第三句“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和对文人雅士的忠诚。作者愿意保留并怀念过去的遗物,宁愿不戴头巾、帽子,传递出一种不事俗世的情怀。

最后一句“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通过形容“西上客”,也就是前来朝廷的客人,来表达对朝廷事务的关切。作者表示咫尺之遥,好像只需稍稍走一段路便可以跟天子见面,借此表达对朝廷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愿。

整首诗以优美的词语描绘了作者在昌乐寺宴会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绪,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怀和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闺阁争传捧贴黄。久重新雨露、润莲帮。锦袜初学内家妆。

今而后,启予足、孟家光。

()

摩天黄鹄自常饥,但惜流光不可追。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

()

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

粉窖眠香红串泪。两眼凝秋水。被冷叠鸳鸯,有梦何曾,慰贴心头去。

碧云冉冉黄花地。半晌披帷起。担受峭寒生,不奈虫吟,况续廉纤雨。

()

倒倾三峡词源,锦标信入真儒手。纵横珠玉,陆离光怪,出奇翻旧。

世外陈人,林閒废黾,争当推首。羡文章大块,逢源左右,拈来便无可否。

()

楼居制仿船居好,山槛风如水槛多。飘渺千峰翻翠浪,怒号万木吼苍波。

晴霞片片开帆影,禽鸟声声唱棹歌。闲拄一篙云外泛,青松白石任吟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