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崔七妓人筝

听崔七妓人筝朗读

《听崔七妓人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在楼上听崔七弹奏古筝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愁苦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花脸云鬟坐玉楼,
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
白尽江州司马头。

这首诗的意境主要围绕着崔七妓人弹奏古筝的情景展开。首先,诗中描绘了崔七妓人端庄美丽的形象,她们坐在高楼之上,脸上涂着粉妆,头发披散如云。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愁苦,他倾听着那十三根筝弦所奏出的音乐,一时之间感到忧愁萦绕心间。

然后,白居易转向崔七,请求她停止弹奏,让他能够安静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他说:“凭借你的情谊,请你停止弹奏古筝,让我能够摆脱思虑的困扰。”最后两句“白尽江州司马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江州司马头指的是唐代江州刺史的官职,这里用来象征着时光的消逝,作者感叹自己白白消磨了很多时光。

整首诗通过描绘崔七妓人筝的情景,以及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展示了白居易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诗人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而抑郁的美感。这首诗具有唐代诗歌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白居易独特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雪夜独行役,北风吹短莎。冻云侵路断,疲马怯山多。

大地白成晓,长溪寒不波。澄清杳难问,关塞屡经过。

()

独处追曩昔,会垣曾小住。君自长溪来,每每亲丰度。

君旋移三山,士民望风附。继握清漳符,四野溥甘露。

()

老境蹉跎,寄情缃素。闲身拌作书丛蠹。年来多病故人疏,生涯赖有山中冤。

梦去嫞寻,曲成自愿。睡壶击缺愁难赋。敢将沦谪怨灵修,虚名蚤被文章误。

()

肃肃金闺彦。古蒲察、巍巍令族,声名久远。彤管一枝承内则。

不写春愁秋怨。更不假、花针柳线。千字文章传千古,又何劳、列女纷纷传。

()

轻飔乍拂,纤云几点,淡淡玉钩初挂。欢期屈指是耶非,笑几度、钿车欲驾。

碧翁相恼,素娥相戏,底事良缘多假。从今寄语问人间,莫浪说、年年今夜。

()

馀生犹拜谒,吾友复同来。筋力愁初减,天颜伫一回。

岩云随驭下,寝仗夹车开。未得长陪从,辞行涕泗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