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朗读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是唐代许浑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茅山石涵村舍为背景,描述了秋天的田园景色和村居风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十亩山田近石涵,
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
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
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
红树萧萧覆碧潭。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描绘了秋天在茅山石涵村舍的农田风景和村庄生活。诗人通过描写十亩山田和村舍的风俗,表达了对家乡的亲切之情。

诗中提到的白艾惊春燕,是指在秋天晚上,打扫庭院时,惊动了栖息在茅舍里的燕子;篱上的青桑等待晚蚕,是指农村的百姓们在秋天等待蚕宝宝吐丝缫丝。这些细节展现了农家生活的丰富和繁忙。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云暖采茶的景象,说明茶叶的采摘是在岭南地区进行的。月明沽酒过溪南,描绘了溪南地区的风光和人们在秋天晚上一起畅饮的情景。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陵阳的怀念之情。诗中的红树萧萧覆碧潭,描绘了陵阳的秋季景色,诗人在此刻思念家乡,感叹秋天即将结束。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农田风景和村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之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季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许浑朗读
()

猜你喜欢

林下清神,阁中秀质,蛾眉领袖天然。云鬓宫样,不减似当年。

正是花中姚魏,蒹葭倚、玉种蓝田。真堪羡、三株琼树,文采总偏偏。

()

片帆侧。斜倚轻衫雪色。凝眸倦、清镜窈然,隐约仙娥泛寒碧。

霜林泪丝织,翻作春红靓饰。空濛外、多少远山,犹是青螺黛痕积。

()

当筵问古月。谁向其间起宫阙。风马云车历历。见桂葆、乍迎娇如雪。

遥空闻说。说夜来、天袂凉绝。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

山色晓逾洁,溪声静自流。人言隔陇阪,犬吠出村陬。

细雨沾衣湿,轻寒动客愁。白云真可羡,舒捲在峰头。

()

尽瘁臣之职,捐躯分自宜。但能全大节,宁复念孤儿。

温序衔须日,睢阳啮指时。浣花溪父老,说著尚馀悲。

()

卜居岂为避三庚,峦壑幽深气象清。绝顶苍松多古韵,前川皓月倍常明。

薄衾坐拥浑忘我,高枕倚吟别有情。万籁寂然银汉转,一声破梦曙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