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和王元渤舍人见贻)

点绛唇(和王元渤舍人见贻)朗读

《点绛唇(和王元渤舍人见贻)》是刘一止所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岁月飘流,故人相望如箕斗。
畔愁千首。诗骨能清瘦。
白日昆鸟弦,同看春风手。
君知否。袖痕别后。
犹有临歧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岁月流逝和亲友分离的情景。诗人和故人相对而立,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却如同箕斗(一种带有容器的农具),相隔甚远。在河岸边,诗人的忧愁如同千条长河。然而,诗的骨架依然清瘦纤细,意味着诗人的情感表达是如此纯净而瘦削。白天,昆鸟的琴弦在鸣奏,与朋友一同欣赏春天的风景。诗人问朋友是否知道,别离后留下的袖痕。即使分别已久,仍然有一杯别离时的酒留在待客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和故人的别离之情。岁月飘流,时光匆匆,使得两人之间渐行渐远。箕斗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彼此之间的遥远距离,强调了亲友间的分离之苦。诗人畔愁千首,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伤感。然而,尽管受到岁月的磨砺,诗人的诗骨依然保持清瘦,显示出他的诗才纯粹而瘦削。在白天,昆鸟的琴弦鸣奏,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而诗人和朋友共同欣赏这春风拂面的景象,增加了诗中的温情和情感交流。最后,诗人询问朋友是否知道别离后留下的袖痕,暗示着他们之间曾经的亲密关系,即使分别已久,仍然有留下的酒,象征着等待重逢的心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亲友分离的感慨,同时展现了他纯净而瘦削的诗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的交融,诗中流露出深情和离愁之意,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人情的温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刘一止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苞绿叶似荆南,立雪淩寒性自甘。但得灵均长结伴,颜神山下即江潭。

()

四序乘金气,三峰压大河。巨灵雄赑屃,白帝俨巍峨。

地劣窥天井,云深拜斗阿。夕岚开翠巘,初月上青柯。

()

戴雪来青鸟,开云见素书。故人心不忘,旅叟计何如。

上国尝环辙,浮家未卜居。康成嗟耄矣,尼父念归与。

()

鸾笺偷写伊名字,琴语依稀。筝语依稀。花影无媒忽进帏。

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

朱邸连云翼紫宸,屏藩重望属亲臣。银潢派接恩波近,玉叶枝分湛露新。

善体诒谋惟爱国,远承家法在勤民。同心夹辅应无忝,常巩瑶图亿万春。

()

山色摇光入袖凉,松根风细茯苓香。局残柯烂人何在,深洞寒云锁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