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洞仙歌朗读

《洞仙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紫芝。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洞仙歌

江梅吹尽,更幽兰香度。
可惜浓春为谁住。
最嫌他、无数轻薄桃花,推不去,
偏守定、东风一处。

病来应怕酒,□眼常醒,
老去羞春似无语。
准拟强追随,管领风光,
人生只、欢期难预。

纵留得、梨花做寒食,
怎啮他朝来,这般风雨。

中文译文:
江梅吹尽,兰花散发着更加幽远的香气。
可惜浓郁的春天为了谁而停留呢。
最嫌恶的是那些轻佻的桃花,推也推不走,
却偏偏守在这里,只有东风一片。

生病时应该害怕酒,眼睛常常清醒,
老去后,羞于春天仿佛无话可说。
原本打算积极地追随,管领风光,
人生只有一次,欢乐的时光难以预知。

即便留下了梨花做为寒食,
又如何能啮咬得了朝来的这般风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江梅凋谢、兰花散发香气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和短暂的遗憾之情。

诗中提到的浓郁春天停留不住,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性和无法挽回的流逝。诗人感叹无数轻佻的桃花无法推开,意味着纷繁俗世的诱惑难以摆脱,只能安守一份宁静。

诗人在病中提到应该避免饮酒,眼睛常常清醒,暗示了自身身体的虚弱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老去后,诗人觉得羞于面对春天的美好,仿佛无话可说,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诗人希望能够积极地追随风光,但又感叹人生只有一次,欢乐的时光难以预知,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短暂性的思考。

最后两句诗以梨花做为寒食的形象,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但也表达了面对未来的风雨无法抵挡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感慨和非凡的艺术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朗读
()

猜你喜欢

炉边促席围银蜡。兰舟准待明朝发。坐到五更钟。忽然归思慵。

六幺催未歇。故故飞觞急。休却眼前杯。玉人容易来。

()

韵绝迎秋,香空却暑,抹尽人间多丽。正倦起、阑汤初浴,乍散发、未胜簪髻。

浥清泠、洒遍琼枝,便相将对宿,蕊珠宫里。早素月流光,雪衣眠醒,教念鬘华新偈。

()

我行至北方,所见皆一概。岂有田子春,尚守卢龙塞。

驱车且东之,英风宛然在。山中无父老,故宅恐荒秽。

()

孤干贞心迥出尘,不随凡本共沈沦。还期鸾鹤重留迹,无奈风霜老此身。

大厦于今望梁栋,空山到处有荆榛。汉家大将思冯异,不为江潭泪满巾。

()

西山晴翠苍茫里。杏花枝上莺飞起。飞起带春愁。送来楼上头。

栏杆十二曲。曲曲穿修竹。愿把屋边霞。倩人拿到家。

()

铁板沙连到七鲲,鲲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难轻犯,天险生成鹿耳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