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八月十五夜集长乐堂月大明常岁所无众客皆欢·戏用伯恭韵作)

水调歌头(八月十五夜集长乐堂月大明常岁所无众客皆欢·戏用伯恭韵作)朗读

《水调歌头(八月十五夜集长乐堂月大明常岁所无众客皆欢·戏用伯恭韵作)》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闽江上度过几个中秋节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繁华世界的追求。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在闽江上,岁月已经过去了几个中秋节。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天气时晴时阴,曾经看到玉塔沉睡在寒冷的江水上。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
不像今年三五年,明亮的冰轮刚刚升起,天空仿佛失去了神明。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
俯视人间世界,无数的楼宇倒映在水中。
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贤者的儿子,追求快乐事物,占据鳌头(指占据首位)。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喝醉了酒,与月亮为伴,腰鼓声在打击着凉州的各种面孔。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
醉倒后,只顾着扶起红袖子,不管风摇动着仙人的手掌,露水弄湿了轻薄的衣袍。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但担心饮酒尽兴,身外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中秋节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现实世界的追求。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词以中秋节为主题,通过描绘中秋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追求和对快乐事物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

猜你喜欢

宵来稷雪,万瓦留馀素。裛袖访疏香,恁繁花,须寻澹处。

一层镜槛,浅黛映双双,寒初度。秋先去。老倦春风路。

()

禅房寂静,苍苔浓厚,冷淡斜阳阴里。去年曾到又重来,正幽径、黄花开矣。

冷风轻扬,旃檀香霭,悦可众心欢喜。一杯清茗话西窗,渐薄暮、钟声初起。

()

卷尽归云瘦碧空。微凉吹不断,白蘋风。乱烟残霭有无中。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

()

回溪非故隘,九虎失西东。惟有黄金匮,依然又省中。

()

宣圣精神费手裁,千秋粉本漫成灰。谁知盲左关心切,亲见当年国史来。

()

此身已作在山泉,涓滴无由补大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