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龙吟(洞天)

永龙吟(洞天)朗读

《永龙吟(洞天)》是宋代史浩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虚幻而美好的仙境,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翠空缥缈虚无,
算唯海上蓬瀛好。
琼瑶宫阙,
蕊珠台榭,
玲珑缭绕。

诗中的“翠空缥缈虚无”形容了洞天仙境的神秘和幻化之美。它是一种美好而超越尘世的存在,被称为“海上蓬瀛”,意味着仙境中的仙山海岛。仙境中有着美丽的宫殿和阁楼,比如琼瑶宫阙、蕊珠台榭,这些建筑精巧华丽,充满了玲珑之感。

弱水沈冥,瑞云遮隔,
几人曾到。
四明中,自有神仙洞府,
烟霞里、知多少。

诗中描述了弱水和瑞云,它们将洞天仙境与世界隔绝开来。仙境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曾经到过,这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四明则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拥有许多神仙居住的洞府。洞府位于烟霞之中,充满了神秘和奇妙的景象。

堪笑当年狂客,
爱休官、何须入道。
婆娑绿发垂肩,
著甚黄冠乌帽。

诗中提到了一个狂放不羁的客人,他不渴望从官场得到什么,也不需要成为道士。他有长长的绿发垂在肩上,戴着黄冠和黑色帽子,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形象。

花底金船,月边玉局,
尽能迟老。
待丹成九转,
飘然驾鹤,
却游三岛。

诗中描绘了洞天仙境中的奇景。在花海下有金色的船只,月光下有玉制的棋局。仙境中的人们似乎不受时间的限制,能够迟迟地保持年轻。等待炼丹成功,达到九次转丹的境界后,他们将乘坐仙鹤,自由地游历三个岛屿。

整首诗词通过对洞天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将洞天仙境描绘得神秘而美好,仙境中的景物以及仙人们的行为和形象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一种对尘世纷扰的嘲笑和超越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由和超然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史浩朗读
()

猜你喜欢

折简寄忘忧。莫更多愁。额黄初印雨初收。一缕檀心开笑靥,别样风流。

犹忆去年游。画阁香浮。嫣红媚紫一庭幽。常展空奁桐叶咏,绝胜封侯。

()

一身不自若,竟尔堕虞尘。旦起肃衣冠,如见天颜亲。

天颜不可见,臣意无由申。伏念五年来,王涂正崩沦。

()

不雨怜生草,曾亲撷翠人。林塘三百步,车去竟无尘。

()

羌笛落花天,办香鞯两两,愁人归去。连夜梦魂飞,飞不到、天堑东头烟树。

空邮古戍,一灯败壁然诗句。不信黄尘消不尽,摘粉搓脂情绪。

()

皎皎月正白,悠悠云自行。以彼一点滓,掩此千里明。

人心如镜台,洁比秋水清。一念不肯息,万虑遂交萦。

()

年来观道礼三宾,清梦神游法界频。今识仙源浑不远,传将铁笔尽钩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