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朗读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停住的云霭浓密,八方都被昏暗笼罩,整日都是细雨纷纷。
我悄悄地叹息,思念着良朋好友,门前平坦的土地变成了一条江河。
春天的美酒清澈醇厚,我独自品味着,衣襟湿润,静静地在东窗下饮酒。
空空地等待着,心中怨恨着南北的舟车,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叹息着东园的美丽树木,它们一片初春的荣枝叶,再次竞相迎接春风。
日月不停地往返,我怎样才能坐下来从容地享受。
飞鸟在哪里翩翩起舞,停在庭院的树上,与我交谈美好的言语。
曾经的事情,与几个人一起,亲友如同长者。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在自然景物中的寂寥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以自然景物描绘了辛弃疾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停住的云霭、昏暗的天气、细雨纷纷,都给人一种沉闷、无力的感觉。作者搔首叹息,思念着朋友,但周围的景物也在变化,门前的平地成了江河,让人感叹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

在这种寂寥中,辛弃疾独自品味着春酒,衣襟湿润,静静地坐在东窗下,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他空等着,却不知道要去何处,心中充满了对舟车南北行的惋惜和不舍。

诗的后半部分,辛弃疾叹息着东园的美树,这些初春的枝叶再次迎接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春天的到来。然而,日月不停地流转,辛弃疾却无法从容地享受,他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安宁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提到了曾经的事情,与一些亲友一起,他们对辛弃疾来说如同长者,显示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亲友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辛弃疾对逝去时光和亲友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平静宁和的向往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交融,给人一种深沉而忧伤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除夕迎春,春朝岁旦,百年难遇今年。瑶枝琼树,光映满堂前。

无奈风鬟雨鬓,何心去、剪胜争妍。思前事、雪堂分韵,黛笔拂云笺。

()

韵绝迎秋,香空却暑,抹尽人间多丽。正倦起、阑汤初浴,乍散发、未胜簪髻。

浥清泠、洒遍琼枝,便相将对宿,蕊珠宫里。早素月流光,雪衣眠醒,教念鬘华新偈。

()

苦雾凝平皋,浮云拥原隰。峰愁不注高,地畏明湖湿。

客子从何来,徬徨市边立。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絷。

()

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

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

()

古寺白日丽,东风吹蹄轮。川红澹颜色,落砌痕犹新。

群贤会高座,送客兼送春。春既不我留,客复追红尘。

()

翠黛满云封,遥看北镇雄。壮观侔五岳,峻秩比三公。

葱郁兴王气,扶摇广莫风。勒铭维祖烈,瞻仰万年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