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婵娟(春感)

斗婵娟(春感)朗读

《斗婵娟(春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炎。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家池沼。
寻芳处、从教飞燕频绕。
一湾柳护水房春,看镜鸾窥晓。
晕宿酒、双蛾淡扫。
罗襦飘带腰围小。
尽醉方归去,又暗约明朝斗草。
谁解先到。
心绪乱若晴丝,那回游处,坠红争恋残照。
近来心事渐无多,尚被莺声恼。
便白发、如今纵少。
情怀不似前时好。
谩伫立、东风外,愁极还醒,背花一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一次游玩中的感受和心情。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家园,那里有一个旧家的池塘。在找花赏景的地方,飞燕频繁地盘旋飞舞。一池碧绿的柳树环绕着水房,春意盎然,看着镜子里的倩影,仿佛见到了凤凰在窥视黎明。晕醉之后,两只蛾子轻轻拂过,罗襦飘动,腰间系着细带,娇小可爱。在醉意尽消之后,又约定明天一起出游,观赏春草的斗争。谁能解释为什么要先到呢?

诗人的心情像晴朗的丝线一样纷乱不安,回想起往日游玩的地方,他陷入了对红映的夕阳的眷恋之中。近来,心事渐渐减少,但仍被莺声所困扰。尽管年纪已经老去,白发如雪,但他的情怀不如从前那般美好。他孤单地站在东风吹拂的外面,愁苦到极点时,却背过花朵,微笑面对。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旧家池塘、花草、酒醉和心情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传递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思之间的交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朗读
()

猜你喜欢

千花滞春江,遵海得清旷。十日溷芳尘,登舟寄孤畅。

僬僬仆走下,床床客分上。乘桴九夷俱,望友三益访。

()

代不数人能几见,去去江空岁年晚。闭门一字不堪煮,无补费神诗作蹇。

西风尽夕城满尘,带水沸潮消息断。十七柳凋十桂爨,更问菱湖与桐馆。

()

青杨柳。溪亭右。旧家姊妹携尊酒。探花使。怜人意。

小鬟钗股,一双齐缀。觑。觑。觑。

()

橘雨初消,杏檐还湿,篱花新黄。雁字风刀,一绳吹断,楼小斜照长。

江湖载酒,柘西招蝶,可怜都隔词场。怪秋锦、筠扉也掩,诗瓢挑向濠梁。

()

雨濛濛,香细细,芳径絮铺软。艓子花西,隔水少人唤。

者边才放莺声,回波早觉,傍莎岸、翠竿忙点。

()

禁园宜雨复宜晴,别馆春深枕簟清。数片落花惊午梦,一声渔唱惹闲情。

暂移榻向松间坐,恰听禽来竹里鸣。惟有东风知我意,满池新绿浪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