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题永平监前刘氏小楼)

酹江月(题永平监前刘氏小楼)朗读

《酹江月(题永平监前刘氏小楼)》是宋代黎廷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远山如簇,对楼前、浓抹淡妆新翠。
应是西湖湖上景,移过江南千里。
旧日春光,重归杨柳,苒苒黄金缕。
市声分付,画桥之外流水。
最好叠观泥金,危城带粉,文笔双峰倚。
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
欹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
湖天风紧,白鸥欲下还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景象,以及作者在这景象中的思考和感慨。远处的山峦如同聚集在一起,楼前一片浓密的绿意,仿佛是新装点的妆容。这应该是西湖上的景色,经过了千里之遥来到江南。回忆往昔的春光,再次回到了杨柳丛中,微微飘动的金色细丝。城市的喧嚣声渐渐远去,画桥之外的流水悠然流淌。最好的景色都堆叠在一起,像泥金一样绚烂,危城上带着粉色的云彩,文笔如同双峰依倚。夜晚的烟寺钟声和渔浦笛声,仿佛都进入了王维的画作之中。倚着枕头,躺在方床上,靠在栏杆上向往古代,感叹世界如同漂浮的浮萍。湖天之上风劲吹拂,白鸥欲降又再次翱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夜景图。作者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山峦、楼前和湖水等景物,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诗词中的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同时,诗中也包含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以及对心灵自由和追求古代文化的向往。通过意象的交织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和哲思的境界,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展示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黎廷瑞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黎廷瑞朗读
()

猜你喜欢

三月清池结绿萍。杨花飞过杏花汀。流莺似惜春光尽,啼遍邮传长短亭。

()

兀坐忆西家。北面窗开桂影斜。无限愁悰聊说与,秋花。

妩媚幽闲恰似它。

()

点易台边客,海天亭外云。行行自舒卷,从此启人文。

廊庙虚前席,诗书集大勋。茫茫后来者,孰与诵清芬。

()

尽道相逢日苦短,山南山北秋方腴。儿童敢笑诗名贱,元气终须老辈扶。

四海典彝既旁达,两山金石谁先储。影形各各照秋水,渣滓全空一世无。

()

幽斋人迹少,禅翼响疏林。大火方流序,微凉早托音。

乍听分远近,欲觅隐高深。旦夕轩亭外,清机伴我吟。

()

闲来忘暑兼忘我,浩气冲融贯太虚。城市山林君子宅,山林城市帝王居。

不寻仙客谈元旨,懒觅高僧讲梵书。天地古今惟一啸,悠然自得有谁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