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朗读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中文译文为:“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将一株青翠的柏树移植到院中的景象。柏树作为一种常青树,象征着坚贞不屈,充满生命力。诗中使用了“青青色”来形容柏树,强调了它的清新与生机。

作者提到这棵柏树是从台上移来的,由于不是在原地生长的,它的根已经具备了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同时,作者又用“留向碛中栽”表达了对树木成长的期望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

诗中还将柏树的叶子与门前的柳树进行对比,形容柏叶的坚韧脆嫩,凸显了柏树的特殊之处。同时,用“狂花笑院梅”的形象来形容柏树展示了它的生命力旺盛、自持自强的形象。

最后两句“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表达了作者对柏树坚韧生命力的崇敬,也表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柏树的意志和生命力都是牢不可摧的。

整首诗以柏树为主题,展示了柏树的坚韧生命力和顽强的生长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柏树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并通过柏树与周围景物的对比,凸显了柏树的独特之处。诗歌以简洁的语言,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柏树的赞美,表达了对于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朗读
()

猜你喜欢

霜寒玉指吹箫歇。倚断秦楼月。扫眉才子浣花人。不道当时金粟、本前身。

迷藏曲径钩衣戏。似梦犹堪记。尽留颜色待君怜。心字香焦重埋、一丝烟。

()

仲父经营尽可观,成周残局藉完安。贵王贱霸纷纷者,抛却河山袖手看。

()

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

()

古道列桑麻,槎枒老树斜。居人原土著,游子自天涯。

石屋山神庙,花墙戍卒家。驱车看落日,林杪散烟霞。

()

鱼天一片,浴鸳鸯千百、雨消波浅。藕未生钱蒲已绿,烟际翠篙徐点。

蚕豆花繁,鸡桑叶少,古水烧香岸。双双钿朵,东西沿镜青断。

()

昔年两白鹤,巢我青松林。夜寒时警露,众壑流清音。

一鹤恋故栖,孑焉守云岑。一鹤忽遐举,天路探幽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