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朗读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康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站在台上凭栏杆,
仍感到春寒。
最高的山被谁偷走了?
难道六丁把它带走了,
不在人间?
但它仍然在黎明时分,
故意遮挡着。
它和天空一样无垠。
喜得东风停止吹拂,
它仍然追逐着。
它在山林中幽雅地独自绽放。
不怕清晨的寒意侵袭。
应该嘲笑钱塘的苏小,
她的语言带有吴越方言。
乘着船回去,
在千万浪涛中,
谁是我真心的知己?
将这写在生绡屏上,
萧然陪伴着我的寒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题。诗人站在高台上,感到春天的寒冷,同时思考着最高的山峰不知何时消失。他怀疑是六丁(可能指山神)将山带走,使其不再存在于人间。然而,清晨时分,山峰仍然以自然的方式存在,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山峰宛如天空一般广阔无垠。喜得东风停止,山峰依旧追逐太阳,展现出它独特的美丽。它在山林中独自绽放,不惧怕清晨的寒意。诗人嘲笑了钱塘的苏小,她的语言带有吴越方言,与诗人的心境不符。最后,诗人乘船回去,面对汹涌的浪涛,思考着谁才是他真心的知己。他决定将这些思绪写在屏风上,与自己的冷被相伴。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的存在与消失、东风的停止和继续,以及钱塘苏小的嘲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真正知己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描绘了自然和人情之间的关系,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康伯

陈康伯(1097年— 1165年4月10日[1] )南宋大臣,抗金宰相。字长卿,一字安侯,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官高宗参知政事、右相、左相、孝宗枢密使、左相兼枢密使。南宋时期 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病死于京城任所,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 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其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康伯朗读
()

猜你喜欢

西风一夜吹霜,千峰尽出荒林杪。萧萧摵摵,如愁渐积,有多无少。

煮酒园荒,题诗石瘦,画栏斜靠。念荒寒如此,休伤摇落,也还算、归根早。

()

极目危峦望八荒,浮云夕日遍山黄。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

伤今已抱终天恨,追往犹为爱日欢。忾若户前闻叹息,俨如堂上坐衣冠。

驯乌止树生多子,慈竹缘池长百竿。欲向旧京传孝友,当时谁得似丁兰。

()

天仙偶厌住琼楼。乞得人间一度游。被谁传下小银钩。

烟淡淡,月柔柔。伴我熏香伴我修。

()

斜风花外飘红雨。杜宇声中春暮。一棹冲波来去。芳草秦淮渡。

谁家亭阁临流处。日日鸾笙吹度。不是有人窥户。那用疏帘护。

()

月旧愁新,宵长梦短,今夜如何能睡。灯疑泪晕,酒似心酸,一夜断肠滋味。

独自背这窗儿,数尽寒更,懒寻鸳被。更空槽马啮,荒邮人语,嘈嘈盈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