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游城南十六首·落花朗读

《游城南十六首·落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分将身著地飞,
那羞践踏损光晖。
无端又被春风误,
吹落西家不得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落花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花朵凋零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诗中的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生中的离别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落花的深刻感受。首句"已分将身著地飞"中,"已分"指花瓣已经分散,"将身著地飞"形象地描绘了花瓣飘落的场景。接着,诗人使用了"那羞践踏损光晖"的表达,表明他对于美丽的花朵被踩踏而失去光彩的感到羞愧和痛心。

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到花被"春风误",意味着花朵被风吹落并离开原本的归宿,这种离别是无端的、无法预料的。最后一句"吹落西家不得归"表达了花朵无法回到原本的家园,无法复苏的遗憾。

整首诗词通过对落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离别和遗憾的思考。诗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使读者对于生命的脆弱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有所体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短暂美好的追求和珍惜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朗读
()

猜你喜欢

夕阳西下乱山围,缥缈遥村暮霭霏。游兴最嫌秋日短,马头明月照人归。

()

少睡宜眠晚,停舟眺夜阑。鸡鸣彭泽县,月照小孤山。

浩渺云林外,飘摇风水间。遥知冰署内,坐话客途艰。

()

琴酒生来淡荡人。自宜消渴更长贫。不然辜负远山春。

狗监故能怜犬子,武皇应解妒文君。任他天壤有王孙。

()

荷叶粘天玉蝀桥,万重金碧影如潮。功成倘赐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箫。

()

凉月乍飞一点,小于帘底珊钩。恼人花外盼红楼。

已是兰灯吹后。

()

山行闻水声,时作隔林响。问人知泉名,穿云事幽访。

溪中晾甲石,数丈平且敞。涓涓新溜泻,势若长川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