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朗读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重阳节的思考和感慨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珠桧丝杉冷欲霜。
山城歌舞助凄凉。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
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时刻的思考和情感。他描述了景色的变化,以及山城中的歌舞声和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疑问。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开篇,用珠、桧(松木)、丝杉来形容寒冷的气氛,暗示着秋天已经深入山城。歌舞声助凄凉,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忧伤。在这样的环境中,苏轼选择品味山色和湖光,以舒缓自己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表达了苏轼与他的朋友共同度过重阳节的欢愉时光,他们一同挽留红轿,一同揉捻青蕊,象征着他们共同参与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共享欢乐。

最后两句“不知明日为谁黄”,表达了苏轼对未来的疑问和不确定感。他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也许是喜悦的黄金时光,也许是不如意的黄昏时刻。这种不确定感增添了诗中的迷离与隐秘,也启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苏轼对重阳节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的疑问。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归去来兮,怕君去、少留君坐。说不尽、离愁彼此,泪随声堕。

野店长途当自爱,脂车秣马须亲课。报平安、两字寄书频,君休惰。

()

石头城、六花密洒,惊心时序频抚。怀君转忆临岐际,秋艇剪江飞雨。

中山府。便从此、无人同谱尊前句。怜予久住。盼故国湖天,绿蓑渔榜,未许载情去。

()

一间茅屋疏篁压。最怜富户双螺插。绕砌长莓苔。多时客未来。

不知名与姓。对面原难认。只看有梅花。逋仙应是他。

()

相逢炎月亦萧森,来处家乡是古斟。与论山川几人物,仕秦王猛亦何心。

()

层岩苍翠古松边,倚石临流倍适然。随处家山堪傲隐,他年不屑买山钱。

()

冠代璆然感遇词,嗣宗捧驾步兵随。麟台编好谁收拾,凄绝幽州涕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