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朗读



一片丝罗轻似水,
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
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贵,
越绫虚说价功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
红叶枝枝不碍刀。

中文译文:


一片丝绸轻柔如水,
在洞房的西室里女工劳。
花朵随着玉指一点点增添春色,
鸟儿紧随着金针生长出羽毛。
蜀锦却空自夸有名,
越绫则虚夸其价值高。
可以用来做鸳鸯被子,
红叶的枝枝丝绸不妨碍刀。

诗意:这首诗以绣艺为主题,通过描述绣画来表现出绣的美丽和精致。诗人将绣画比作轻柔如水的丝绸,比喻女工在洞房的西室里辛勤劳动,以玉指点缀花朵,用金针绣出鸟的羽毛。在描述绣品时,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指责蜀锦与越绫的夸大宣传,暗示只有真正有用的绣品才具备真正的价值。最后,诗人用红叶的枝枝丝绸不妨碍刀的比喻,表达出精细纤巧的绣花对刀剪的作用。

赏析:这首诗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绣画的美丽和细腻之处。诗中使用了很多对比和形象的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刻。通过对蜀锦与越绫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真正有用的绣品的赞美和认可。整首诗以绣为主题,既展现了绣的精湛技艺,又表达了对真正有价值的绣品的认可。整体而言,这首诗言简意赅,表达了诗人对绣艺的赞美和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朗读
()

猜你喜欢

天上人间,难得此、长圆明月。羌付与,舞鸾羞影,凉蟾慵啮。

耐冷不随孤剑化,拂尘浑似轻绡滑。更扣来,碧玉一声声,真尤物。

()

画帘人定。更漏声凄紧。满枕玉钗春梦冷。斜月小楼钟影。

金猊容易香销。落花堆过栏腰。还有疏灯一点,酒醒不算明朝。

()

高台寒雪晓相过,爱看松枝挂碧萝。珍重枯禅勤护惜,念庵手植已无多。

()

怜凄切。芳茗甜香时不绝。时不绝。殷勤鱼雁,妆台只赤。

深愁梦与秦娥说。梅花影里凭肩立。凭肩立。闺房林下,清神秀色。

()

粉痕犹印纤纤手。幽姿想与人同瘦。何处看花来。花如对我开。

数枝佳欲绝。相共怜香月。好句寄来看。清芬满画阑。

()

传闻偏不误,肠断脊令原。正是情怀恶,那堪风雨昏。

连宵惊人梦,何日返羁魂。天意殊茫昧,凭谁对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