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不受邑

曾子不受邑朗读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汉·刘向《说苑》)

曾子不受邑翻译及注释

翻译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注释
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
⑩受:接受
⑾反:同“返”,返回

曾子不受邑寓意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刘向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刘向朗读
()

猜你喜欢

坠马啼妆,学不就、闺中模样。疏慵惯、嚼花吹叶,粉抛脂漾。

多病不堪操井臼,吾才敢去嫌天壤。看丝丝、双鬓几时青,空劳攘。

()

饱食终日,宴安自居。迭迁寒暑,迅若隙驹。胡不志学,以立身躯。

气志奋发,私欲涤除。精研五典,爱惜三余。优游涵泳,渐积工夫。

()

倒倾三峡词源,锦标信入真儒手。纵横珠玉,陆离光怪,出奇翻旧。

世外陈人,林閒废黾,争当推首。羡文章大块,逢源左右,拈来便无可否。

()

九月届授衣,缝纫难容缓。戋戋逐剪裁,楚楚称长短。

刀尺迎风寒,元黄委云满。帝力并天时,农蚕慰饱暖。

()

招提佳境足清游,曳屐重登最上头。百道泉声喧客座,四围山色入僧楼。

白云如絮不成雨,黄叶满林都是秋。笑语诸君慢归去,禅房花木好探幽。

()

饮马河流没马蹄,轻风吹浪听澌澌。龙沙古渡余磷火,鳞瓦前村忘鼓鼙。

落日尚疑旗影动,角声凄。昔时战垒今何在,叱犊春畴雨一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