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以刀锯降

出自明代陈淳的《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uī yǐ dāo jù jiàng,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人心甚可畏,动炽如奔霆。
虽以刀锯降,不能为之宁。
()
人心,可畏,刀锯,不能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宋代诗人陈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心甚可畏,动炽如奔霆。
虽以刀锯降,不能为之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心的触动和恐惧之情。人心的力量是巨大而可怕的,一旦被激发起来,就像奔雷般炽热而猛烈。即使用刀剑和暴力来压制,也不能使人心平静下来。

赏析: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陈淳在宋代时期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的诗词。诗中的“隆兴书堂”是一个虚构的地方,象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知识的力量。作者通过对人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触动和对社会动荡的担忧。

诗中的“人心甚可畏”一句,凸显了人心的力量和影响的巨大性质。作者认为人心的激发能够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接着,“动炽如奔霆”一句将人心的活跃状态形容为炽热而猛烈的奔雷,强调了人心的激荡和不可控制的特性。

最后两句“虽以刀锯降,不能为之宁”,表达了即使采取武力和强制手段来压制人心,也无法使人心真正平静下来。这里的“刀锯”象征着暴力和武力,意味着严厉的镇压,但即使如此,人心仍然无法被完全平息。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人心的力量和不可控制性,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性脆弱的深刻认识。它提醒人们要警惕人心的激荡,反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性的复杂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淳

陈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

陈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