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常如八月时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十五里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ōng yǒng cháng rú bā yuè sh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只见如山白浪飞,更堪动地黑风吹。
渺茫直际九州外,汹涌常如八月时
河伯岂能穷海若,灵胥仅可吓吴儿。
惜无散发骑鲸友,共了南游一段奇。
()
只见,如山,动地,渺茫,直际,岂能,散发,鲸友

《十五里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五里沙》

只见如山白浪飞,
更堪动地黑风吹。
渺茫直际九州外,
汹涌常如八月时。

河伯岂能穷海若,
灵胥仅可吓吴儿。
惜无散发骑鲸友,
共了南游一段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洋景象。作者以雄浑的词句表达了海浪翻滚、风浪激荡的场景,形容海浪如山般奔腾而来,黑风狂吹震动大地。在视野之外,海的边界似乎无法触及,波涛汹涌如同八月的风景一般。

作者通过描绘海洋的庞大和磅礴之势,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将海洋比喻为汪洋浩渺的九州之外,海的边界似乎遥不可及,而波涛的汹涌之势就像是八月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狂烈。

赏析:
这首诗词以壮丽的景象和雄浑的语言描绘了海洋的浩渺和磅礴之美。作者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使诗中的海浪、风和景色显得生动而有力量感。

诗中的"如山白浪飞"和"动地黑风吹"形象地描述了海浪的高涨和风的猛烈,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而"渺茫直际九州外"和"汹涌常如八月时"则表达了无边无际的海洋和汹涌澎湃的气势。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河伯和灵胥,以及作者与它们失去了交往的遗憾。河伯被认为是海洋之神,而灵胥则是海神的守护者。作者希望能够与它们结交,但可惜未能实现,只能与骑鲸友人一同南游,共同领略南方旅行的奇妙之处。

整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色和力量的赞美,并表达了对无法触及的边界和遗憾的思考。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