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窗畔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少年游》,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lóu tóu chuāng p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前时相见,楼头窗畔,尊酒望银蟾。
如今间阻,银蟾又满,小阁下珠帘。
愿得吴山山前雨,长恁晚廉纤。
不见楼头婵娟月,且寂寞、闭窗眠。
()
相见,窗畔,廉纤,不见,楼头,寂寞,闭窗

《少年游》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晁补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前时相见,楼头窗畔,举杯仰望那银蟾。
如今间隔重重,银蟾又圆满,小阁下珠帘。
但愿能得到吴山山前的雨,一直下到很晚很细。
可惜楼头的婵娟月亮不见了,只有寂寞,关上窗户入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少年时代的游玩和青年时期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过去与朋友相聚的情景,当时在楼上的窗边举杯仰望着明亮的月亮。然而,如今时光流转,作者与朋友之间有了隔阂,心情变得沉重。虽然月亮再次圆满,但现在它只是在小阁楼的珠帘后面。作者渴望能够得到吴山山前绵绵细雨的洗涤,直到深夜。然而,他却无法再看到楼头婵娟的月亮,只剩下寂寞,只能关上窗户入眠。

赏析:
《少年游》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诗中的楼头窗畔和银蟾代表了年少时的欢乐和友谊,而如今的间隔和小阁下珠帘则象征了成长后的隔阂和孤独。通过描写吴山山前的雨和楼头婵娟的月亮,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年少时代的回忆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岁月无情、人事易逝的主题。

晁补之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友情的思念为特点。《少年游》作为晁补之的一首代表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友谊的眷恋。这首诗词通过对情感和景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引发共鸣并唤起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