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肯寻真诀

出自宋代周文璞的《感兴七言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óng lái bù kěn xún zhēn jué,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在家莫羡出家僧,扰扰营营竟未曾。
相国舟中龙夺剑,山人琴畔鬼吹灯。
从来不肯寻真诀,更自无心学大乘。
汉室诸公鸣玉佩,也须还我一枝藤。
()
在家,出家,扰扰,鬼吹灯,不肯,真诀,大乘,汉室,诸公,玉佩,一枝藤

《感兴七言三首》是宋代诗人周文璞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在家莫羡出家僧,
扰扰营营竟未曾。

这首诗的诗意是在家的人不要羡慕出家修行的僧人,因为在纷繁喧嚣的世俗生活中,他们也未必能够找到真正的宁静和自我超越。

相国舟中龙夺剑,
山人琴畔鬼吹灯。

这两句描述了不同人物的境遇。"相国舟中龙夺剑"可能指的是一个高官的船上,有一场精彩的剑术表演,象征着世俗权力的游戏和斗争。而"山人琴畔鬼吹灯"描绘了一位山居的人,在弹琴时,有鬼神在一旁吹灯,暗示他的境界和修行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层次。

从来不肯寻真诀,
更自无心学大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他从不追求寻找真正的修行方法,也没有意愿学习大乘佛法。这可能是对世俗繁琐的事物和宗教教义的拒绝,诗人更倾向于追求自由自在的心灵境界。

汉室诸公鸣玉佩,
也须还我一枝藤。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期望。"汉室诸公鸣玉佩"指的是帝王朝廷中的高官们佩戴着象征权力的玉佩,象征着他们的荣耀和地位。"也须还我一枝藤"则是诗人希望这些高官也能还回他一枝藤,藤可能象征着自然的纯洁和自由,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和修行的态度。诗人认为在家的人不必羡慕出家修行的僧人,因为真正的自由和超越可以在世俗生活中实现。他拒绝追求宗教教义和权力的游戏,更希望能够拥有自由自在的心灵境界,摆脱世俗的束缚。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纯洁的向往,希望能够拥有一份返璞归真的生活。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实自由和内心境界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周文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