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公弥觉旧人稀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程枢密父待制挽词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ī gōng mí jué jiù rén x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阜陵按射殿南闱,同执雕弓侍赭衣。
病我已逢明主赐,失公弥觉旧人稀
旌旗北伐心徒在,香火西清梦已非。
不只只久无路去,亦知身世渐同归。
()
南闱,赭衣,明主,香火,身世,同归

诗词:《程枢密父待制挽词二首》

中文译文:
阜陵按射殿南闱,
同执雕弓侍赭衣。
病我已逢明主赐,
失公弥觉旧人稀。
旌旗北伐心徒在,
香火西清梦已非。
不只只久无路去,
亦知身世渐同归。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程枢密父待制挽词二首》。诗人通过抒发对待制父亲程公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归属感。

赏析:
这首诗以阜陵按射殿南闱为背景,描述了诗人与待制父亲程公的离别之情。程公是一位在朝廷中执掌重要职位的人物,而诗人则是程公的儿子。诗中提到了诗人与父亲一同执掌雕弓侍奉皇帝的场景,展现了家族的荣耀与责任。

然而,时光流转,诗人已经患病,明主赐予了他安抚之赐,但他却感到失去了父亲的陪伴,旧友也愈发稀少。旗帜依然在北方挥舞,迎战敌寇,但诗人内心的痛苦却无法消除。他感叹香火已经熄灭,梦想也已经破灭,生活已经不再如旧。他不仅长期孤独无路可去,也逐渐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归宿。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通过对失去父亲、病痛困扰和社会动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家族荣耀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宿的渴望。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发读者对生命的反思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