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国风·陈风·东门之池朗读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译文

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沤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相对唱。
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沤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聊天话家常。
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浸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诉衷肠。

注释

池:护城河。一说水池。
沤(òu):长时间用水浸泡。纺麻之前先用水将其泡软,才能剥下麻皮,用以织麻布。
淑:善,美。一作“叔”,指排行第三。姬:周之姓。一说是古代对妇女的美称。
晤(wù)歌:用歌声互相唱和,即对歌。
纻(zhù):同“苎”,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可做绳,可织布。
晤语:对话。
菅(jiān):菅草。芦荻一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浸渍剥取后可以编草鞋。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71-273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8-270

国风·陈风·东门之池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谓“《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子以配君子也”,苏辙《诗集传》谓“陈君荒淫无度,而国人化之,皆不可告语。故其君子思得淑女,以化于内”,都将诗意与政治联系起来。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71-273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8-270

鉴赏

  这是一首欢快的劳动对歌。可以想像,这种场面,时至今日,还屡见不鲜。沤麻的水,是有相当强烈的臭味的。长久浸泡的麻,从水中捞出,洗去泡出的浆液,剥离麻皮,是一种相当艰苦的劳动。但是,在这艰苦的劳动中,小伙子能和自己钟爱的姑娘在一起,又说又唱,心情就大不同了。艰苦的劳动变成温馨的相聚,歌声充满欢乐之情。

  全诗三章十二句,其实只是一个意思,一章已经把全部意思包容了。二、三章只是复沓。而复沓,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字语反复吟唱,正是中国民歌传统的语言形式。这种反复吟唱,既表现劳动青年感情的纯朴强烈,又以复沓的手段加强诗歌的主题。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现代。如果说变化,三章只换三个字,一个沤的对象不只是麻,还有苎麻菅草;一个是晤的形式变了,还有言来语去。这说明随着劳动过程的延续,爱情的温度也在渐渐提升。

  诗以浸泡麻起兴,不仅写明情感发生的地点,也暗示了情感在交流中的加深,麻可泡软,正意味情意的深厚,而根本的还在于两人可以相“晤”,有情感的相互对话的基础。

  大麻、纻麻经过揉洗梳理之后,得到比较长而耐磨的纤维,成为古时人们衣料的主要原料,织成麻布,裁制衣服。白色麻布制成的衣服,不加彩饰,叫深衣,是诸侯、大夫、士日常所穿;洗漂不白,保留麻色的粗麻布,就是劳动者的衣料。因此,每年种植、浸洗、梳理大麻、芝麻,是春秋前后很长历史时期农村主要劳动内容之一。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71-273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8-270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岁时常祭祀,朝夕自饔飧。尚是先人祚,谁非故国恩。

枯畦残宿雪,冻树出初噋。奠醊求何所,邻家借小园。

()

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几同赵卒坑,独此一人活。

既偷须臾生,讵敢辞播越。十年四五迁,今复客天末。

()

力小不成巢,翾飞无定止。所谋但一枝,徬偟靡可恃。

曾窥王谢堂,不作衔泥垒。虽依檐下宿,无异深林里。

()

爱补荷衣,慵含鸡舌,只合与鸥为侣。一砚随身,贪看江南云树。

拓小槛、蝶外飘花,辟斜径、燕边零雨。笑今番、移得春来,春光已到断魂处。

()

石头城下水淙淙,西望江关合抱龙。六代萧条黄叶寺,五更风雨白云钟。

凤凰已去台边树,燕子仍飞矶上峰。抔土当年谁敢盗,一朝伐尽孝陵松。

()

林坳深树不知门,寂寂斋居避客喧。贫到乱离都作达,道能忧患更称尊。

住山长策书千卷,遗世高怀酒一樽。除是纵游岩壑兴,行踪不出水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