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城早秋。唐代。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52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1-232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天,严武镇守剑南,率兵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多,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这首诗就是作于同吐蕃交战之时。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1-232
2、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7-668
此诗描写作者率领军队与入侵的吐蕃军队进行激烈战斗的情景。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在对敌作战中的警惕性,以及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格调高昂,读来使人振奋。
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朔云边月满西山”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参考资料:
1、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7-668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严武。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游金庭。两汉。刘旦。衡岳真人称福地,南齐高士寄山河。赤城仙去骑丹凤,墨沼人传咏白鹅。一世风流俱寂寞,千年气象故嵯峨。登临不尽怀人恨,唯有苍苍石可磨。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因忆南园旧游。明代。高启。去年看花在城郭,今年看花向村落。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乱后城南花已空,废园门锁鸟声中。翻怜此地春风在,映水穿篱发几丛。年时游伴俱何处,只有闲蜂随绕树。欲慰春愁无酒家,残香细雨空归去。
哲宗上太皇太后册宝五首 其一 皇帝升坐用《乾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大矣孝熙,帅民以躬。奉承宝册,钦明两宫。万乐具举,一人肃雍。化繇上始,四海来同。
夜宿曾氏馆赋赠子元子硕昆季。元代。刘崧。袅袅丛兰秀,娟娟双凤雏。馨香元是早,毛羽固应殊。夕雨沾书帙,春风散酒壶。承家仍好客,于我惜欢娱。
柬陈寺丞筑城。宋代。刘克庄。事变相寻智亦新,烂泥堆起石嶙峋。断无馀力谋蒸土,颇有傍观哂寘薪。自古虚心容议者,即今枵腹役耕民。姑尤聊摄皆齐境,莫遣郊封有诅人。
阿咸七岁工临池,眼如点漆肤凝脂。九龄大书扫秋叶,墨花往往堆涟漪。
十二青衫走黉校,十五胸腹蟠珠玑。千言一挥河汉溢,万卷一目风云驰。
昌世孝廉有子记诵绝人十二游泮倾动侪辈为作阿咸行。明代。胡应麟。阿咸七岁工临池,眼如点漆肤凝脂。九龄大书扫秋叶,墨花往往堆涟漪。十二青衫走黉校,十五胸腹蟠珠玑。千言一挥河汉溢,万卷一目风云驰。矫若金茎擢云际,亭亭百尺无傍枝。君不见杨收十三擅文藻,乞言尽日窥籓篱。男儿堕地山岳动,岂与氓庶同蚩蚩。又不见子安十四序滕阁,落霞秋水标神奇。低昂造化在掌握,寸管立泄玄元机。区区富贵果何物,百代声华迥难匹。古今名士多少成,大业终须汝曹立。况复而翁字彦国,载世文光炯奎壁。他时税驾讵可量,汗漫扶摇待风翼。嗟余潦倒病且愁,倏忽流年近高适。王家玉树空寤寐,一子呱呱尚衽席。苍茫睹汝思欲飞,那得宁馨在蓬荜。后生可畏亦可虞,电火人身讵金石。少时我亦王杨徒,此际何由发重黑。含毫为汝聊作歌,努力韶光莫虚掷。
纪事。明代。朱朴。弘治岁乙丑,秋月已踰仲。重阳后第四,夜半天宇空。月落斗指寅,谯笛将四弄。老我贪睡汉,布被寒独拥。忽然床席振,彳亍惊我梦。起坐急披衣,身仆心愈恐。铿然堕屋瓦,戛尔摇柱栋。灯底翻膏油,壁下倒齑瓮。老妻呼难言,稚子亦号恸。始惑稍方悟,乃知是地动。传闻心胆寒,目击毛骨悚。夫惟地静物,奚乃健而踊。或云气纾缩,阴结浊且重。或云鳌背负,是否鳞甲耸。知者既云寡,言者徒尔众。得非世运关,妖孽先发纵。为语当路人,脩省勿懞慬。谆谆二苏诗,我语安足用。
减字木兰花·忘机索妙。金朝。刘志渊。忘机索妙。万法皆空心上了。无徼无边。一片清光万里天。明明净体。不放星尘蝇点翳。内外圆融。正住空空法界中。
还自广陵四首。宋代。秦观。南北悠悠三十年,谢公遗埭故依然。欲论旧事无人共,卧听锺鱼古寺边。
王原庆诉盘餐萧然走笔次韵。宋代。楼钥。愁绝诗人太瘦生,也无北食与南烹。君看俚语亦堪笑,何日能填鼻下横。
忆王孙(冬词)。宋代。李重元。彤云风扫雪初晴。天外孤鸿三两声。独拥寒衾不忍听。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送佑兄之仰山。宋代。释绍昙。仰山活业苦无多,畲片荒田种粟箩。去与一锄翻到底,听渠叉手道如何。
春从天上来。元代。白朴。枢电光旋。应九五飞龙,大造登乾。万国冠带,一气陶甄,天眷自古雄燕。喜光临弥月,香浮动、太液秋莲。凤楼前。看金盘承露,玉鼎霏烟。梨园。太平妙选,赞虎拜兕觞,鹭序鹓班。九奏虞韶,三呼嵩岳,何用海上求仙。但岩廓高拱,瓜瓞衍、皇祚绵绵。万斯年。快康衢击壤,同戴尧天。
送晏延平宰邑分宁兼过乡墅。宋代。宋庠。铜纽腰新绶,鸟衣省故庐。乡无夜行彦,楹有世藏书。楚潦兰浮檝,潘园板御舆。蚩蚩吴俗美,庖刃一投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