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肖复兴主编,梁士朋改编.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12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参考资料:
1、司马迁 撰,韩兆琦 评注.《史记》:岳麓书社,2012-10-01
2、萧统 编 李善 注.《文选》(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08
3、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此诗每句中皆带有“兮”。刘邦故乡沛县原本虽为宋地,但已被楚国占有百年,文笔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许楚风。楚辞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惨,而成为抒发愤懑的文体,且因楚地民风彪悍,楚辞便多了大气磅礴。刘邦选取这种文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不失王者风范。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同样的,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吧!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并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居安思危,如何让自己与将士们辛劳打下的江山基业,不在日后他人觊觎中得而复失,回到故里后,去哪里挑选出更加精良的勇士来巩固自己的大好河山? 使之大汉江山固若金汤!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参考资料:
1、司马迁 撰,韩兆琦 评注.《史记》:岳麓书社,2012-10-01
2、萧统 编 李善 注.《文选》(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08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刘邦。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荆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唐代。郑谷。共待辉光夜,翻成黯澹秋。正宜清路望,潜起滴阶愁。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桂无香实落,兰有露花休。玉漏添萧索,金尊阻献酬。明年佳景在,相约向神州。
讼牒。宋代。李正民。决遣惭非朱子元,纷纷讼牒拥輶轩。自嗟虚忝皇华使,材拙将何广上恩。
贺新郎(呈刘后村,时自桂林被召到莆,又遭烦言)。宋代。王迈。出了罗浮洞。有多情、梅花雪片,殷勤相送。见说条然琴鹤外,诗压牛腰较重。去管甚、群儿嘲弄。岭海三年持翠节,料无时、不作家山梦。驰玉勒,归金凤。金凤池,乃所居也。一门朱紫环昆仲。看阶庭、森森兰玉,慈颜欢动。宰相时来须著做,且舞莱衣侍奉。却不信、大才难用。时事多艰人物少,便中兴、谁辨浯溪颂。为大厦,要梁栋。
感事吟。宋代。邵雍。古人不见面,止可观其心。其心固无佗,而多顾义深。今人不见心,正可观其面。其面固无佗,而多顾利浅。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利人与害民,而卒反其身。其身幸而免,亦须殃子孙。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 其五。宋代。张耒。纸窗低下火炉边,有底宜人意若便。移疾何妨闲五日,放慵犹欲醉终年。平生亲友怀天末,谈笑妻儿在目前。谁似匡庐白居士,暮年华发洛阳仙。
别荆川。明代。罗洪先。怀君岁岁苦相望,一月春风去住忘。临发几回留解橐,无言还似待倾囊。幸俱见索形骸外,恨不同生寂寞乡。家住名津书易寄,莫缘讳姓懒题将。
缙云寺。宋代。冯时行。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岌岌九峰晴有雾,瀰瀰一水远无波。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证道歌。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群仙观。宋代。陈宓。北山尽环合,柔岗轻杂云。一峰自能好,况此玉成群。
杂咏 其七。清代。李重华。龙性或可拳,麟游或非时。未若九霄凤,鉴辉而下之。朝飞扶桑津,暮宿月树枝。翱翔阅千载,秉德何由衰。伦云听其鸣,夔亦致其仪。向非轩与虞,尔技将安施。
寄夫(贞元中伉登第辟江西幕不归张以诗寄之)。唐代。张氏。久无音信到罗帏,路远迢迢遣问谁。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驿使今朝过五湖,殷勤为我报狂夫。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得断无。
相和歌辞·采莲归。唐代。王勃。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题幽独居。宋代。杨备。金检书残石壁云,二名幽独彼何人。春深草没松门路,泉下诗犹感鬼神。
镜中灯。元代。张之翰。孤影徘徊入照临,西风不动竟沈沈。一池铅水镕真火,半夜金星犯太阴。鸡翅舞时红焰歇,蛾头扑处碧光深。纵渠百鍊千烧后,依旧刚明一片心。
经吴宫。唐代。贯休。夫差昏暗霸图倾,千古凄凉地不灵。妖艳恩馀宫露浊,忠臣心苦海山青。萧条陵陇侵寒水,仿佛楼台出杳冥。此是前车况非远,六朝何更不惺惺。
闻官军破吉浪戎小而固虑史氏遗忽因记为二章。唐代。薛能。一战便抽兵,蛮孤吉浪平。通连无旧穴,要害有新城。昼卒烽前寝,春农界上耕。高楼一拟望,新雨剑南清。泸水断嚣氛,妖巢已自焚。汉江无敌国,蛮物在回军。越巂通游国,苴咩闭聚蚊。空馀罗凤曲,哀思满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