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唐代。司空图。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易狂。天风浪浪,海风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的诗作,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观化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反气,处得易狂。
天风浪浪,海风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力量和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诗人以观照自然界为切入点,描述了物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的力量。"观化匪禁"表明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并不受限制,大荒吞噬万物,展现了自然界的无穷力量。
"由道反气,处得易狂"揭示了在自然界的秩序中,通过追随道的原则,可以逆转逆境,获得自在的境界。这里的"易狂"意味着超越常态的狂放和自由。
"天风浪浪,海风苍苍"描绘了天空和海洋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和雄浑。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表达了一种真实的力量充满整个世界,万象皆在其旁边,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宇宙观。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以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象征,表达了先天和后天的力量相结合,预示着作者的追求和抱负。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描绘了黎明时六只巨龟的奔腾,象征着作者在追求自由和卓越的过程中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和内在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自由、超越常态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生的境界相联系,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深邃而富有启迪性,给人以深思和想象的空间。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司空图。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邃经堂。宋代。李廌。男子宜读书,读书须五车。纸腐唇自裂,岂为刳心鱼。吾子少年时,青云得意初。英华发清端,赋笔凌相如。自试文石陛,竚召承明庐。孝隐二十年,复与志利疏。轩裳不挂眼,钟鼓悦爰居。归来邃经堂,志惟与道俱。架上数万卷,偃仰时卷舒。使彼夙昔人,微言幸发摅。春洲生兰苕,寒溪脱红蕖。逍遥适所愿,未可咏归欤。上方宵旰暇,夜殿诵子虚。
前诗似欲得吾弟一转语耳乃报札谓不能分痛又云四大为累只得调耐因更成数语。明代。王世贞。后痛犹未来,前痛已过去。唯有刹那痛,与我复无与。欲觅止痛者,亦复不知处。是以忽见宽,寝息了如素。循览分痛言,将无手足故。与约更不痊,割弃门外路。
绍兴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 其二 降神用《大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宋德惟火,神实司之。上仪申蒇,迎方重离。瑶币告洁,秀华金支。啾啾神龙,来介繁禧。
醉中用前韵寄所知。明代。张宁。漫道西园旅况孤,一春光景四游湖。笑辞粉绿陪歌管,戏索丹青写画图。纵笔题诗千首易,倒囊酬客半钱无。白头取醉应非昔,不用邻船借宿酤。
径江三首 其二。明代。陶安。石压楼船阁浅流,至今画板没沙头。寒鸦不管兴亡事,飞下霜芜啄髑髅。
送人出居庸。宋代。王戬。塞外烽烟莽泬寥,寒冰满地竞扬镳。风吹大漠黄羊过,天亘长城白草彫。百二关河悲故垒,十三陵寝识前朝。寄言玉碗金凫道,更有樵人晚唱遥。
鞠通二首 其二 代作。清代。王家枚。坐我春风已六年,无端惆怅感离筵。文章知己吕蒙正,慈爱宜民寇颍川。朗照高秋悬皓月,声称累叶继青天。心香一瓣虔诚祝,异日重临话旧缘。
感兴。明代。刘基。赤城霞气接天台,上界仙宫此地开。沧海有波容蜃鳄,石梁无路入莓苔。当时玉帐耽罗绮,今日丝纶到草莱。传语疲氓聊忍待,王师早晚日边来。
梅花三绝。宋代。郑刚中。树老根顾雪满巅,令人颇忆鲁公贤。同时柔脆皆僵仆,正色清芬独凛然。
燕归梁(对雪醒坐上云麓先生)。宋代。吴文英。一片游尘拂镜湾。素影护梅残。行人无语看春山。背东风、两苍颜。梦飞不到梨花外,孤馆闭、五更寒。谁怜消渴老文园。听溪声、泻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