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氏

送崔氏朗读

《送崔氏》,明代何景明所作,诗意深远。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飘飘山上葛,累累田中瓠。
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这首诗以描写葛藤和葫芦为开篇,葛藤飘摇于山上,葫芦累累堆积在田间。这里葛藤和葫芦分别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交往和依赖。诗人以此隐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人情易反复,结交有新故。

接着,诗人表达了人际关系的不稳定性,指出纠葛的关系很容易发生变化。人情世故变化无常,交往中也会出现新的变故。这种变化使得纠葛的关系难以长久维持,缠绵的情感难以固定。

嗟哉夙昔好,乖弃在中路。
明珠倘无因,按剑不我顾。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情感的怀念和遗憾。他感慨地说,曾经的美好情感如今已经被抛弃在中途。明珠若是没有机缘,按剑的人也不会再顾及他。

深言匪由衷,白首为所误。
亮君勖恒德,永副平生慕。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和对友人的期望。他表示自己的言辞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受到了某种误导。他希望朋友能够秉持恒定的德行,永远保持他们一生的友情。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诗人通过葛藤和葫芦的隐喻,形象地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纠葛和变化。诗中的遗憾和期望,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启发和思考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何景明朗读
()

猜你喜欢

曲栏干外。前度轻红退。疏雨断,微云碎。新愁慵揽镜,旧病难忘带。

江水阔,盈盈不渡空相对。

()

代不数人能几见,去去江空岁年晚。闭门一字不堪煮,无补费神诗作蹇。

西风尽夕城满尘,带水沸潮消息断。十七柳凋十桂爨,更问菱湖与桐馆。

()

东华录,东华录。曾作散花来。凉月无尘鸾鹤梦,残香有恨凤凰台。

劫后辨馀灰。

()

饱吃香厨嫩蕨芽,也凭无事读《南华》。纸窗一线春风入,吹落瓶中供佛花。

()

五朵青莲簇翠鬟,峨峨一朵涌中间。近来若个宗风彻,至此方知佛日闲。

采菊梵仙归洞去,踏花狮子自空还。法身宝塔门门现,毕竟游人未到山。

()

秦楼不见吹箫女。樱桃落尽春归去。往事只堪哀。朦胧入梦来。

寻春须是早。往事知多少。挥泪对宫娥。夜长人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