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令/虞美人

虞美人令/虞美人朗读
【注释】

①清江浦: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②渺渺:形容雨大,迷濛一片。
③青林:喻梦魂。
④乘鸾: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萧,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
乘而仙去。
⑤南州:南方。

【评解】

潇洒中见深情。上片写近水楼台风雨漫天而来的情景。下片写闲卧枕上、游目骋怀时的思想活动。碧芜千里,凉梦霎时,飘逸清新而又回肠荡气,情意绵绵。词中写初夏雨景,颇具特色。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李方叔《虞美人》过拍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春夏之交,近水楼台,确有此景。
“好风”句绝新,似乎未经人道。歇拍云:“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尤极淡远清疏之致。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描写春夏之交的雨景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怀人情绪。
上片写景,既写出了近景,又写出了远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好风如扇”句比喻新颖,近代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以为“ 似乎未经人道”。春夏之交,往往有这样的景色。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 ,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片柔和的感觉。“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 ,像后来杨万里《 小雨》诗“ 千峰故隔一帘珠 ”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 ,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微雨止还作”(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是夏雨季节的特征。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作者与景,精工描绘,细致入微,引人入胜。
下片承上片的景物描写抒情见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离别的人 ,一种怀人的孤寂感 ,不免要涌上心头,于是窈想就进入了枕上关山之路。(“青林 ”句是化用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乘鸾处,即游仙处,亦即喻冶游处。乘鸾的旧踪何在 ?只有模糊的梦影可以回忆 。碧芜千里的天涯 ,怎能不引起“ 王孙游兮不归”的悠悠之思呢!可是温馨的会面 ,在梦里也不可能经常遇到。
“ 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这么一结 ,进一层透示这仅有的一霎欢娱应该珍视,给人的回味是悠然不尽的。
此词一反寻常怀人念运词的凄恻,极淡远清疏之致地表情达意,为这类题材词作境界的开拓作出了贡献。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李廌朗读
()

猜你喜欢

小缀珠幡,玉搔首、触帘散点晴雪。几箭红兰,恰共水仙俱发。

为约檀心磐口,和瘦影、伴成三绝,湘屏掩、整整斜斜,一般冷淡香骨。

()

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

清虚府,清虚府。宝镜影团圞。玉兔生依青桂树,金蟆爬上白云端。

风骨最高寒。

()

我昨青鸾背上行,美人规劝听分明。不须文字传言语,玉想琼思过一生。

()

客许真无定。乍重逢、劳劳亭下,片帆思逞。且尽临分杯中物,小住长干烟艇。

猛记得、春深三径。朱沈风流双点笔,井桐花、嫩拂斜阳暝。

()

闽中七载作劳人,六染相思岭上尘。独有苍苍双鬓色,经过一度一回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