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公谨见寄

次韵周公谨见寄朗读

《次韵周公谨见寄》是宋代马廷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空山学仙子,满耳笙箫听。
谁知九天上,云扉本不扃。
度世同御风,蓬蓬随飘零。
又如芬陀花,出火而青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仙境的情景。诗人身处空山之中,仿佛成为了学习仙人之道的仙子,聆听着美妙的笙箫声。然而,他认识到九天之上的仙境并不是封闭的,云门并未紧闭。诗人自由地穿梭于世间,如同御风般自由自在,漂泊无定。他以芬陀花为比喻,形容自己在燃烧的火焰中依然保持青春活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空山、仙子、笙箫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仙境和永恒之追求。诗中的空山象征着宁静,仙子则代表着追求仙境的心灵。满耳的笙箫声使诗人沉浸在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中。然而,诗人通过描述九天云扉未紧闭的事实,表达了仙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自由开放的。他将仙境与现实相连接,自称度世同御风,蓬蓬随飘零,以表达自己在尘世中的自由漂泊之感。最后的芬陀花象征着生命的焚烧,但即使在燃烧的火焰中,它依然保持着青春的生机。整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自由、追求和生命力的赞美和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传递了对自由和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力和追求的赞美。它通过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仙境的联系,表达了人类心灵中追求自由和永恒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朗读
()

猜你喜欢

坠马啼妆,学不就、闺中模样。疏慵惯、嚼花吹叶,粉抛脂漾。

多病不堪操井臼,吾才敢去嫌天壤。看丝丝、双鬓几时青,空劳攘。

()

仲尼一旅人,栖栖去齐卫。当其在陈时,亦设先人祭。

深哉告孟言,缅矣封防制。而我亦何为,远游及三岁。

()

夕阳半明射城堞,四月打头飞木叶。出门蜡屐无好山,差喜危楼高百级。

绕城三尺沙没濠,欲与废垒争低高。其间草木亦萧瑟,大抵苦竹兼黄蒿。

()

可惜南天无此花,腰身略似海棠斜。难忘槐市街南宅,小疏群芳稿一车。

()

玉洞仙葩绛露滋,纤浓早占仲春时。群芳夺色朝霞艳,向日先开第一枝。

()

谢客兼旬总闭门,今朝喜得醉松轩。对秋我负重阳酒,扫榻君开三径樽。

旧雨飘残霜雁冷,新愁零乱晚烟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