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国清处谦

寄国清处谦朗读

《寄国清处谦》是宋代赵湘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江风浪隔天台,
想见当时赋咏才。
近有高僧飞锡去,
更无余事出山来。
猿猱历历窥香火,
日月纷纷付劫灰。
我欲相期谈实相,
东林何必谢刘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赵湘对于国家清明之地的思念和对文人才子的向往。他在远离国家清净之地的地方,思念当时赋诗作文的才子们。最近有一位高僧飞锡离去,再也没有其他人事出山来。猿猴们不断窥视着那袅袅香火,而日月也不断陨落,将一切都化为灰烬。赵湘希望能够相约一起谈论真实的境界,而不必感谢刘雷等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赵湘对于国家清净之地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中的"三江风浪隔天台"指的是作者身处的地方与国家清净之地相隔遥远,他在异地思念当时的才子们。"高僧飞锡去"表明高僧离开了那个地方,而其他人则没有离开山林。"猿猱历历窥香火"和"日月纷纷付劫灰"揭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一切事物的无常,暗示了人事如梦、物换星移的真理。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讨真实境界的愿望,而不必感谢那些已经离去的人。

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于国家清净之地的思念和对于才子们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事无常、岁月如梭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写,赵湘表达了自己对于真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领悟。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回味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湘

赵湘(959-993),字叔灵,祖籍南阳(《南阳集》卷一《后感知赋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据《宋诗纪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992)进士,授庐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阳集序》)。其后以孙赵抃贵,追赠司徒。湘之文扫除排俗,有孙、李遗风。赵湘诗风骨苍秀。...

赵湘朗读
()

猜你喜欢

岭上浮云湿,春寒昨夜知。水喧争涧急,钟远度村迟。

短犊归前浦,栖霞绕暮枝。重来经此地,定是杂花时。

()

海棠花底,乱蛩啼遍小阑干。月阴云净天宽。立尽梧桐影里,深草露华寒。

听哀音几处,痛哭中元。

()

肃肃金闺彦。古蒲察、巍巍令族,声名久远。彤管一枝承内则。

不写春愁秋怨。更不假、花针柳线。千字文章传千古,又何劳、列女纷纷传。

()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

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

()

养护春寒怕卷帘。吟笺绣帖不曾拈。玉人可也思恹恹。

折去梅花鸾羽便,寄来莲瓣凤头尖。粉痕犹印指纤纤。

()

邑枕汾川首,城分并塞支。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

冱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