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寺

皇恩寺朗读

译文:
皇恩寺,流传百年,世间几人了解其奇妙之处。在海山高处有一个祗园,灵敏睿智的人们会前来这里寻找灵感。禅林自有其存在于三界中,但尘世之人却很少了解其中的奥妙。有些诗客远道而来,寻找通往禅宗的道路,而禅翁特意起来与他们谈论心得。香米细细地洒在顶上,流下东注,像是万派从一源泉涌出来一样明晰清晰。

诗意和赏析:
该诗是宋代潘诚创作的,以皇恩寺作为题材,通过禅宗的思想来表达诗人对皇恩寺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皇恩寺的景象,融入了佛教禅宗的内涵。

首先,诗人称颂了皇恩寺流传百年,强调了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接着,诗人提到了皇恩寺所属的海山高处的祗园,暗示着禅宗的境界高妙,只有灵敏而睿智的人才能体悟到其中的奥义。

接下来,诗人谈及禅林存在于三界中,却鲜为人知。禅宗的智慧超越了尘世间的纷扰和迷惑,却被世人所忽视。这也可看作是诗人对禅宗思想的倡导,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诗中还描写了一些诗客特地前来皇恩寺寻找通向禅宗的道路,而禅翁则不辞辛劳与他们分享经验。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客追求内心真理的推崇,并将其与禅宗思想相结合。

最后,诗人以香米顶上垂东注、万派分明出一源的景象来形容皇恩寺的境界。香米象征禅宗的精髓,顶上的洒落象征着智慧的闪现,东注则意味着禅宗思想的传播和辐射。万派分明出一源则强调了禅宗的博大精深,不同的门派虽然有不同的方法和修炼手段,但最终指向的是同一个源头,即人们内心的觉悟与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皇恩寺的景象和禅宗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推崇与向往,以及对皇恩寺作为禅宗道场的肯定。诗歌流畅自然,言简意赅,充满了诗人对禅宗的赞美与渴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潘诚

...

潘诚朗读
()

猜你喜欢

楼阁晓云轻,苍烟入望平。草肥晴牧马,画角满江城。

()

平生甘淡泊,守拙安林泉。寒岩灶常冷,穷井雪难填。

绳床不盈尺,茅屋才数掾。衣食虽不足,幸无尘事牵。

()

海上乘槎客,年年八月来。每逢佳节至,长得草堂开。

老桂香犹吐,孤鸿影自回。未论千里事,一见且衔杯。

()

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蕃文来督府,降表送苏州。

杀戮神人哭,腥污郡邑愁。依山成斗寨,保水得环洲。

()

王气开洪武,山河拱大明。德过瀍水卜,运属阪泉征。

赤县名三亳,黄图号二京。

()

八千里外归来客,不为探奇也打门。愿见已经过半世,相逢何幸在荒村。

只身湖海飘零久,百卷文章慷慨存。煨芋分尝坚后约,更须米汁沃灵根。

()